醫療常識★健身猛男「每次愛愛腰就酸疼」 腎虧?竟是結石害得腎水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運動及健身的42歲男子,近一年來感覺與伴侶親密行為時,特別使不上力,腰部容易酸疼,幾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腎虧」了?但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原來左邊輸尿管已經被2公分大小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泌尿道結石在台灣盛行率約7到10%,好發年齡為40到70歲,男女比例則約3:1。常見的結石症狀包括:腹背部絞痛、噁心嘔吐、血尿、尿路感染,其他症狀還有頻尿、解尿困難或陰囊的轉移痛等。

一般而言,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遺傳、氣候、體質、飲食及飲水習慣等,有家族史者罹患結石的機率亦為一般人的3倍。

結石年輕化!張雲筑觀察到,近年結石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有結石困擾的年輕人也不少,可能與飲食、生活型態改變有關,像是攝取過多酒精飲料、碳酸飲料,口味重鹹或熱愛甜食,又不愛運動等容易導致結石。

門診就有另一名36歲女性,從事繁忙的金融業,喜歡以蛋糕與甜飲料作為壓力出口。這2年容易腰酸背痛,原以為是工作太忙,並沒放心上,今年健檢發現右邊腎臟腎盂出口被一顆1.6公分大的結石堵住,呈現中度腎水腫。

張雲筑警告,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尤其夏天炎熱、排汗量大,若不積極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許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但門診發現有些患者不愛喝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習慣把茶飲當水喝,並覺得自己的喝水量是足夠的,其實補充水分還是白開水最好,長期只喝茶飲不喝水的行為,小心沒補到水,還可能提高泌尿道結石的風險。

治療結石,張雲筑指出,需仔細評估結石大小、位置、X光穿透度及病患身體狀況,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多能以藥物加上適當水份攝取,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結石,則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硬式內視鏡手術處理;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多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或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2公分以上的巨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碎石手術。

張雲筑強調,預防結石要多喝開水,補充水分還是以白開水為佳,三餐均衡,少吃甜食,避免攝取重鹹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確診男隱瞞「連打11小時麻將」害2牌友染疫 北市開罰16萬

【有影】打高端3天傳4死!病況全曝光 陳時中定調「除非兩狀況」否則不停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馬拉松、騎自行車,運動時間都很長,所消耗的體力非同小可,運動完之後怎麼補充回來很重要!但究竟該怎麼吃、吃些什麼呢?《運動中,就喝運動飲料吧!》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針對有些持續較久的運動,則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補充食物,在「糖原」儲備所剩無幾時,適時補充葡萄糖。...

閱讀詳情 »

新生兒的到來總是令人充滿喜悅,但是,對新手媽媽來說卻是充滿挑戰!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小寶寶臍帶護理小常識。  1. 護理者的手部清潔:在進行寶寶臍帶護理之前,請務必將雙手仔細清洗乾淨,以防止感染。 2. 準備臍帶護理包:包括75%濃度酒精(消毒效果)、95%濃度酒精(乾燥效果)、棉花棒數支。...

閱讀詳情 »

要跑/騎出好表現,運動前怎麼吃很重要!每個人飲食習慣和喜好不同,趕快看一下許宏志醫師提供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表,加加減減,設計出最適合自己運動前的專屬菜單,教你靠飲食贏在起跑點!《麵包、穀物首選,水果其次》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許宏志醫師指出,運動者每公斤體重應攝取6-10g碳水化合物(前者為居家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