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身運動九大誤解

誤解1: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
沒有哪一種健身方法是最好的,對青少年來說,儘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追求“最好”,可能是想取得效果“最快”。求快也是一種誤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時間和耐心。
誤解2: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時、每週5天鍛鍊,做什麼都白做
不要相信這種偏激的理論。事實是,即每天堅持鍛鍊一點點時間也會有很多益處。研究表明,每週兩三次半小時的行走就能明顯減低心臟病發病率、降低血壓、緩解壓力以及增強精力和免疫力。
誤解3:只要你小心注意,鍛鍊前不做熱身運動也可以
大錯特錯!訓練前、後輕柔地伸拉及放鬆肌肉最能防止多種嚴重運動損傷的發生。
誤解 4:節食就能減肥
並非如此。超過90%的靠節食減輕體重的人會反彈。節食只是暫時少吃,並未改變作的飲食習慣。應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並要記住真正能減輕體重的是長期的體育鍛鍊。
誤解5: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
疼痛是身體該處出問題的信號。鍛鍊過程中感到疼痛應減低、減慢運動,直到停止鍛鍊。要發達肌肉、增強耐力,多少應該經受些不適,但那絕不應是疼痛。  
誤解6:熱敷可使損傷處痊癒快些
運動損傷(如腳踝扭傷)之所以疼痛,是因為傷處內出血及腫脹,熱敷加速血液循環,只會加重出血及腫脹。正確的處理是損傷24小時之內冷敷(如冰塊),24小時後用熱療來減輕疼痛和腫脹。
誤解7:豬(牛)肉是很好的賽前飲食,因為肉類有利於肌肉生長
肉類含有大量蛋白質,但在加速提供能量方面效果卻很差。理想的賽前飲食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麵食、土豆、麵包等)。糖分是最好、最容易利用的能量,因為你今天運動需要的能量是以你昨天的飲食為基礎的。
誤解8:最好的鍛鍊時間是清晨
最好的鍛鍊時間並非只有一個。最好的鍛鍊時間是你有鍛鍊慾望並符合你的時間安排時。有些人喜歡以晨練開始一夭,而有些人認為一天工作結束後鍛鍊是重新獲得能量和放鬆的好辦法。
誤解9:每天鍛鍊身體的同一個部位能最快增強力量
每天鍛鍊身體的同一個部位能最快造成損傷。要增強力量,應該讓肌肉負重訓練至疲勞點,接下來給這些肌肉一天的時間去休息、恢復。過度鍛鍊會引起肌肉拉傷及疼痛。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被友人戲稱為「夜店小王子」的型男小陳,最近常覺虛累累、疲憊、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上班時無精打采,甚至打瞌睡,而被主管盯上。後來就醫血液檢查報告顯示,感染C肝病毒,懷疑可能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一夜情有關。 據統計,全台灣約有20至30萬名C肝感染者未接受「全口服抗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素食的產婦如何做好月子?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表示,把握食物六大營養素,以新鮮、天然、多元、全食物入菜,就能達到調養產婦身體以及哺乳的需求。產後素食月子餐 補充豆類蛋白質黃金環營養師指出,其實衛生福利部在幾年前就建議國人,蛋白質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其次是白肉、蛋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寒流來襲,腎友可火鍋嗎?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王伯伯,前不久因寒流一波接著一波來襲,常請太太煮暖呼呼的火鍋當晚餐,最近覺得雙腳水腫、虛弱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回診抽血發現腎功能惡化,血鉀、血磷過高,經醫師照會營養師飲食建議。王伯伯一臉愁容問營養師,「難道我不能吃火鍋了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網紅「罔腰」於2017年接受變性手術變成女兒身,原為生理男性的她於昨日(18日)在IG宣布懷孕12週,更貼出超音波照大方報喜,對此網友們震驚不已。她的男友回應是接受「人體試驗」,兩人鼓起勇氣嘗試,「風險高又貴」。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毅評在臉書粉專「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