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傷口時常紅腫劇癢 原來是濕疹惹禍

傷口時常紅腫劇癢 原來是濕疹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40多歲女性,20年前右腳曾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雖經抗生素治療後,已經痊癒,但每次遇上天涼,傷口周圍就會紅腫且滲出組織液,並感到強烈劇癢,且近兩年來發作時間頻繁,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檢查;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淑鳳指出,經望聞問切四診,研判患者體質屬於氣血兩虛,病灶處則是濕熱型態,因此要減少症狀復發,最根本還是得從改善體質做起。

中醫幫助改善體質 一舉解決濕疹問題

患者複雜的證型,促使問題一拖延就難以治癒,加上氣血一下補得太多,容易化熱影響皮膚;謝淑鳳醫師表示,治療上,根據患者每周病症的皮膚表現,加上舌診、脈診的變化,調整補氣血和清熱利濕藥物的比例,經過兩周後,患者症狀已逐漸舒緩,且就連過去頭疼的毛病也消失了,主要就是因體質改變的緣故,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皮膚已經不會紅腫且犯養的問題出現。

若出現急性濕疹 恐有灼熱搔癢等症狀

濕疹主要是因皮膚表皮的保護功能不足,促使外界刺激物質滲入皮膚,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造成搔癢、發炎、紅疹、紅斑、脫屑等症狀,屬於皮膚發炎的一種;謝淑鳳醫師表示,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其中急性濕疹的病灶為多形性,患者會出現灼熱和搔癢等現象,但經一段時間治療後,皮膚會轉為乾燥、結痂或鱗屑,就屬於亞急性期,一旦症狀反覆發作,就演變成慢性濕疹,會使患者皮膚變得又厚又粗,在西醫治療上,會採以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等方式根治。

出現嚴重濕疹 應盡快就醫對症下藥

在傳統中醫而言,濕疹又可分為濕熱浸淫型、脾虛濕盛型、血虛風燥型,像可選用金銀花、龍膽草、牛蒡子、黃芩等的清熱藥,或薏苡仁、土茯苓、地膚子、車前子等的利濕藥來治療濕疹問題;謝淑鳳醫師呼籲,進入秋季,天氣轉換時刻常常陰雨天,容易引起濕疹,若症狀較為嚴重時,建議可儘早就醫檢查,依照體質及病症,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對症下藥,改善體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宜蘭一名年約64歲黃姓婦人,上週末參加雲林縣燦林國小同學會,與國小同學們至溪頭兩天一夜旅遊,結果在遊覽車上準備回程時,黃婦突然感到身體右側沒有知覺,無法動彈,接著大冒冷汗,想說自己的狀況,卻發現連話都已說不清楚!同學們趕緊向司機反應,接著將遊覽車開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次參加全球知名的「國際醫療旅遊雜誌IMTJ」舉辦的2019醫療旅遊大獎,頒獎典禮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附醫一舉拿下「最佳行銷策略」、「國際病人專科中心」兩項大獎,是唯一獲得兩獎的醫院,為台灣國際醫療爭光。 中國附醫獲兩獎 展現台灣醫療及行銷實力 中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超過七十名照顧長輩與家屬一起玩「堆積幸福」遊戲,運用認知訓練,幫助時空停留的長輩動腦玩樂,大家齊心協力對號碼、組方塊充滿歡笑。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舉行成立後,首次照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照顧長輩與家屬同樂,有笑也有淚。 就近關懷失智長輩 提升照顧能量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現代許多人都在執行高蛋白飲食計劃,多半是用來幫助增肌和減脂,但是現在有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來自荷蘭與韓國的2項研究中發現,過量蛋白質的飲食法可能會有損腎臟健康,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糖尿病或肥胖的人,研究刊登在《腎臟學透析移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