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健康手冊 為孩子健康把關

兒童健康手冊 為孩子健康把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爸媽快用兒童健康手冊!每個孩子都是寶,國民健康署為守護兒童健康,提供7歲以下兒童7次兒童健康檢查,兒童健康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身體檢查(聽力、眼睛、口腔檢查等)、發展評估(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等,而且提供每位寶寶專用的兒童健康手冊,爸爸媽媽可參照手冊內容,透過平常的觀察與紀錄,於兒童健檢時主動與醫師討論,以清楚了解小孩的生長發育情形,讓寶寶健康長大!

家長勤筆記 守護寶貝成長發展

小健7個半月大時,媽媽依照手冊上「家長紀錄事項」之發展題項檢查小健狀況,發現多次測試皆無法成功翻身,對於身旁喜歡的玩具不會伸手抓取,而這是這個年紀應該可以完成的動作。

因此,媽媽將檢查結果及心中的疑問紀錄於手冊中,並在兒童健檢時主動與醫師討論,經過專業評估之後發現小健有大運動遲緩問題,接受復健及療育後,現在的小健於1歲4個月時已經可以自己扶著家具走路了!

醫師表示多虧小健媽媽透過手冊的題項,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並及早與醫師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小健的遲緩問題並及早接受療育,漸漸趕上發展進度。

不到5成家長 填「兒童健康手冊」紀錄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不到5成(43.9%)的家長會於檢查前完成填列兒童健康手冊「家長紀錄事項」,兒童發展為循序漸進式,不同年齡階段有相對應的發展里程碑,家長及主要照顧者是小朋友最貼身的觀察者。

國民健康署建議,家長們平日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及「家長紀錄事項」來檢視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後,包括:粗動作(四肢軀幹動作)、細動作(雙手細部動作)、語言及認知(理解及表達能力)、身邊處理及社會性(情緒調節及人際互動),例如:4個月大會不會持續注視人臉表現興趣、6個月大會不會翻身、9個月大叫名字會不會朝聲音方向轉頭、1歲半會不會說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子、3歲時會不會自己解釦子、脫衣服等,只要照著手冊內「家長紀錄事項」及「兒童發展連續圖」,就可以掌握孩子發展狀況,並將觀察到寶寶的成長狀況或育兒相關問題紀錄下來,不但可協助兒童健康檢查之醫護人員更充分的參考資訊,並可留下孩子健康成長全紀錄,成為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每個孩子都是寶 兒童健檢不能少

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爸媽可在家中照著手冊上的發展題項及連續圖,透過平日的互動觀察孩子的發展進程。另外請妥善及永久保存兒童健康手冊,以備國小新生入學、出國留學等所需之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紀錄,若手冊不慎遺失或損毀者,可以至就近之衛生所申請補發或進行領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爸媽快用兒童健康手冊!每個孩子都是寶,國民健康署為守護兒童健康,提供7歲以下兒童7次兒童健康檢查,兒童健康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身體檢查(聽力、眼睛、口腔檢查等)、發展評估(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等,而且提供每位寶寶專用的兒童健康手冊,爸爸媽媽可參照手冊內容,透過平常的觀察與紀錄,於兒童健檢時主動與醫師討論,以清楚了解小孩的生長發育情形,讓寶寶健康長大!

家長勤筆記 守護寶貝成長發展

小健7個半月大時,媽媽依照手冊上「家長紀錄事項」之發展題項檢查小健狀況,發現多次測試皆無法成功翻身,對於身旁喜歡的玩具不會伸手抓取,而這是這個年紀應該可以完成的動作。

因此,媽媽將檢查結果及心中的疑問紀錄於手冊中,並在兒童健檢時主動與醫師討論,經過專業評估之後發現小健有大運動遲緩問題,接受復健及療育後,現在的小健於1歲4個月時已經可以自己扶著家具走路了!

醫師表示多虧小健媽媽透過手冊的題項,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並及早與醫師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小健的遲緩問題並及早接受療育,漸漸趕上發展進度。

不到5成家長 填「兒童健康手冊」紀錄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不到5成(43.9%)的家長會於檢查前完成填列兒童健康手冊「家長紀錄事項」,兒童發展為循序漸進式,不同年齡階段有相對應的發展里程碑,家長及主要照顧者是小朋友最貼身的觀察者。

國民健康署建議,家長們平日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及「家長紀錄事項」來檢視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後,包括:粗動作(四肢軀幹動作)、細動作(雙手細部動作)、語言及認知(理解及表達能力)、身邊處理及社會性(情緒調節及人際互動),例如:4個月大會不會持續注視人臉表現興趣、6個月大會不會翻身、9個月大叫名字會不會朝聲音方向轉頭、1歲半會不會說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子、3歲時會不會自己解釦子、脫衣服等,只要照著手冊內「家長紀錄事項」及「兒童發展連續圖」,就可以掌握孩子發展狀況,並將觀察到寶寶的成長狀況或育兒相關問題紀錄下來,不但可協助兒童健康檢查之醫護人員更充分的參考資訊,並可留下孩子健康成長全紀錄,成為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每個孩子都是寶 兒童健檢不能少

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爸媽可在家中照著手冊上的發展題項及連續圖,透過平日的互動觀察孩子的發展進程。另外請妥善及永久保存兒童健康手冊,以備國小新生入學、出國留學等所需之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紀錄,若手冊不慎遺失或損毀者,可以至就近之衛生所申請補發或進行領取。

【延伸閱讀】

心跳停5秒!九旬翁心搏過緩植入 無導線節律器治療

一直減肥卻越減越肥? 壓力胖!該減的不是體重而是壓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特別報導) 在一般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或腎疾病的成年人口之中,正確每日基本飲水量應根據個人的BMI、eGFR(估計腎絲球廓清率)、環境氣溫、每日流汗量來加以推算出來,通常不論男女皆落在2000~2500 cc之間;而在大熱天時,每日應再多攝取500~800cc以上的水量。 一早起床...

閱讀詳情 »

你有吃水果的習慣嗎?我很愛吃水過卻不常吃水果,就是因為怕麻煩。董氏基金會2016年進行全台身體快樂指數大調查,發現台灣民眾身體快樂總平均只有63分,普遍不夠快樂。調查結果也發現,已婚有小孩的人身體最快樂。反而生活較自由、時間較彈性的單身未婚男女及頂客族,統稱「類單身」,有將近625萬人,其中有近四...

閱讀詳情 »

我們都知道健康和飲食會有關聯,尤其若能吃足夠且營養價值高的水果會讓身體更健康也更年輕。家中有長輩的朋友也別忘了幫忙提醒要多吃好的水果喔! 董氏基金會於2016年7月間針對全台300位50-69歲的熟齡族調查發現,熟齡族雖較年輕人吃較多蔬果(平均每日1.3份水果、2.1份蔬菜),但仍低於衛生福利部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5歲的女性王女士,因為發燒頭暈,到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一掛號就問醫師:「我是不是中暑了?」醫師仔細問診判斷病人並非中暑,熱中暑是因身體調節能力異常,無法正常排汗,常併有體溫高、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或休克。大部分急診病人就醫若主述為中暑,多半是熱疲勞,補充適當水分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