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心律不整有致命危險 7種狀況一次看懂

兒童心律不整有致命危險 7種狀況一次看懂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朋友也會有「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甚至有時候出現在新生兒或嬰兒時期。爸爸媽媽們如果被告知自己的小孩有心律不整,往往會很擔心。不過心律不整是一個統稱,若出現心跳不規則、心跳過快(頻脈)、心跳過慢(緩脈)都稱之為心律不整。有的良性心律不整可以很單純,沒有症狀也不需治療;有的嚴重心律不整需要警覺有致命的危險,也需要積極的監測及治療。

一般來說,兒童時期心律不整的發生率低於成人時期,而且兒童時 期所發生的心律不整型態也和成人有所不同。在這裡簡介幾個兒童常見 的心律不整型式:竇性心律不整

如果發現心跳會隨著呼吸稍微漸快及漸慢,這是因為人體自律神經同時支配者心臟和肺臟,所以此為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症狀也不需治療

心房早期收縮

為兒童常見的心律不整,通常沒有症狀,所以常是聽診時或健康檢查所發現,發生頻率不高的心房早期收縮並不會降低心臟的收縮能力,因此兒童的生長發育及活動能力不受影響,可安排定期門診追蹤。

心室早期收縮

也是兒童健康篩檢時偶爾會發現的心律不整形式,可能沒有症狀,然而心室早期收縮的孩童需進一步的評估心臟, 例如心臟超音波、24小時霍特心電圖,甚至安排運動心電圖等。如果心臟結構功能皆無異常,心室早期收縮發生頻率不高,單一型式的心電圖形態,運動時心室早期收縮會減少或消失,這樣的孩童預後較為良好,通常門診追蹤即可。反之發現心臟有結構或功能異常者,需處理其心臟的問題。而有症狀或發生頻率過高的孩童,考慮使用藥物或是心導管介入治療。

上心室頻脈
兒童期最常需要奔波急診室的心律不整,是陣發性上心室頻脈,通常孩童會有胸悶、心悸、活力不佳或暈眩等不適感,發病年齡常是一歲內或7至8歲以後。最常見的原因是心房心室內多了一條副傳導路徑,偶然的情況下發生心房心室間不斷地迴路傳導,導致心臟快速跳動高達每分鐘200下左右,此時使用迷走神經刺激(例如:冰水袋敷臉)或服用藥物有機會將迴路中止,若無法停止的上心室 頻脈需就醫來緩解。
在學童的心電圖篩檢時,有些小朋友會發現心電圖有副傳導路徑的蹤跡,稱之為WPW(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現象。若長期反覆出現的頻脈,常使孩童生活上產生困擾,可以考 慮實施心導管電燒術或冷凍消融術來解決副傳導路徑,是一個成功率高的術式。若是無症狀WPW現象的孩童或青少年,可找小兒心臟電生理醫師評估實施心導管術式的利弊得失。

心室頻脈
在兒童時期並不常見,多為心臟結構異常、心肌炎或開心手術後的病童所發生,症狀可能很嚴重,甚至以休克來表現。偶有心臟結構正常的兒童也會發生心室頻脈。

心搏過緩
即心跳過慢的情況,有症狀的孩童會虛弱、蒼白無力,嚴重甚至暈厥。原因可以是心律的起始點竇房結異常,或是心律傳導中繼點房室結異常。房室結傳導異常可能是先天性,通常是媽媽本身有自體免疫問題,產生的抗體通過胎盤攻擊胎兒心臟房室結,造成傳導異常,嚴重者可能胎死腹中,或是出生後需植入心臟節律器。後天性的房室結傳導異常,可能因為心肌炎或心臟手術後發生,若傷害未能恢復也需要心臟節律器的幫忙。

離子通道病變
近年來基因檢測在心律不整上的角色愈發重要,有些先天基因問題導致離子通道病 變,可能會有致命的心律不整發生,「先天延長QT症候群」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隨著醫療進步,我們在心律不整的診斷及治療上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兒童心臟學 第二版

2.202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Part 4: Pediatric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

文 /陳勇全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文章來源: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41.pdf

【延伸閱讀】

亞洲第一個!手機鏡頭+APP 1分鐘揪出「心律不整」

志玲姊姊善舉持續發酵 台大醫院心律不整小孩成人都受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網路上關於「隔夜菜」的流言滿天飛,隔夜菜是不是真的「有毒」,吃下去又真的會「致癌」嗎?   隔夜菜會致癌?原因出在這物質 其實追溯源頭,這則流言是因為蔬菜或肉類含有中的硝酸鹽,經過細菌分解後會變成亞硝酸鹽,有可能會在人體內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那麼關於隔夜菜,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許多媽媽在工作、家務之餘,還需要親餵母奶,而常常出現疲勞或睡眠不足的困擾,這時候媽媽的免疫調節功能也跟著降低,增加生病與感冒的機率。ㄧ名新手媽咪小瑄,坐月子正值寒冷冬天,不僅半夜孤單起床,又需掀衣擠奶,導致睡眠不足而受寒,但即便隔著口罩,也還是會擔心寶寶被傳染,在體力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國民健康署於母親節前夕,依據「每日飲食指南」推出「我的餐盤」,鼓勵媽媽們陪同家人,一起將「我的餐盤」於日常飲食中聰明吃,協助民眾落實均衡飲食之健康生活型態。吃對類別與份量 餐餐吃好又吃飽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我的餐盤」是依照我國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同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在3C產品當道的世代,人手一機愈來愈普及的情況下,近視問題也隨之普遍,此時若又合併散光問題,則可能使視力更加模糊,如開車族在看交通號誌會有眩光出現、學生看黑板會模糊等,對生活影響甚鉅。不少人因而會選擇以近視雷射手術矯正視力,但近視合併散光者,一樣也可以使用近視雷射手術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