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時期的肥胖有8成會跟一輩子! 9招遠離米其林身材

兒童時期的肥胖有8成會跟一輩子! 9招遠離米其林身材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1歲的小智身材圓滾滾有如「米其林」,每天至少要喝1到2杯手搖飲料,讓166公分的他,體重突破99公斤。近期家人發現小智脖子及腋下的皮膚變得粗黑,懷疑可能生病了,特別到大醫院檢查,沒想到除確診「黑色棘皮症」之外,胰島素阻抗值、尿酸、肝指數都高於正常值,更診斷出中度脂肪肝。經亞東醫院兒少健康體位促進門診控制後,小智現在能穩定地減重,各項異常的生理數值也逐漸回復正常。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國中小學生體位趨勢表中,肥胖學童占全體小學生14.3%,其中男生肥胖率為16.7%、女生則為11.8%;同期,國中生的肥胖率占全體18.3%,其中男生肥胖率甚至高達21.9%,幾乎每5位國中男生就有1人過胖。亞東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林裕誠指出,雖然近年來台灣兒童過重與肥胖比例攀升情形有些許趨緩,但整體兒童肥胖率還是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


小時候的胖 長大後8成還是胖!


醫學研究報告顯示,肥胖的小學生在長大成人後有6到7成依然肥胖;至於肥胖的中學生更高達7到8成發展為成人肥胖。林裕誠醫師表示,兒童時期的肥胖不僅會影響成長,甚至會增加成年後的心臟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對於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等系統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


林裕誠醫師指出,大部分兒童肥胖都屬「單純型肥胖」,雖然遺傳疾病或荷爾蒙失調也會造成肥胖,但占比不高。常見兒童肥胖可大致歸因如下:


▸飲食因素: 不吃早餐、常吃外食或高熱量零食、含糖飲料攝取過多、乳製品(或鈣)攝取不足、蔬菜水果攝取不足。


▸活動因素: 生活較少動態活動,多以靜態活動為主,如看電視、打電腦等。


▸睡眠因素: 相關研究指出,在2歲半至6歲間的兒童,每天睡眠不足者比睡眠充足者,肥胖機率高出2.9倍。


▸情緒因素: 孩童本身的壓力或是家庭給予的壓力太大時,容易造成肥胖。


▸胎兒時期: 若母體孕前肥胖或孕期體重增加過多、孕期營養不良、妊娠糖尿病、孕婦抽菸等,也會提高兒童肥胖機率。


打擊兒童肥胖很簡單 9大撇步教你怎麼做


「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運動習慣難起頭」是現代兒童生活的寫照,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環境根本因素。林裕誠醫師呼籲,父母應以身作則,建立全家人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建議以下9招可以和孩子一同執行!


1. 吃早餐。
2. 每日5份蔬菜與水果 3. 不喝含糖飲料。
4. 減少高熱量飲食,例如飽和脂肪食品、洋芋片、糖果等。
5. 減少外食。
6. 減少靜態活動,每日看電視、上網與打電玩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
7. 依據孩子的年齡與喜好安排適合的身體活動及運動。
8. 每日的身體活動時間累積超過1小時。
9. 充足睡眠(3至5歲:10小時;6至12歲:9小時;13至18歲:8小時以上)。


兒少健康體位促進 幫助孩子從小遠離肥胖


林裕誠醫師指出,雖然肥胖的併發症在兒童時期就會開始出現,但往往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許多家長都是在學校健康檢查後才驚覺孩子的肝功能異常、高血壓,甚至血糖超標,其實孩子的身體可能早已受損一段時間了。


亞東醫院為改善此情況,小兒部與營養科共同開設「兒童青少年健康體位促進門診」,經由飲食衛教及專業醫療的介入,協助兒童遠離肥胖。林裕誠醫師表示,肥胖防治應從兒童時期做起,甚至從孕產期間就要注意,盡早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來維持體位,不僅是預防也是治療肥胖及其併發症的不二法門。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男人年過50解尿變細且無力 快做PSA檢查小心攝護腺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民眾出現關節痛,又發現尿酸高,不見得都是痛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根據門診觀察,不少乾癬患者的尿酸值偏高,還沒出現乾癬病灶就先關節痛,因此往往誤認是痛風,患者用盡方法還是無法改善疼痛症狀,甚至延誤治療時機,最後才發現是乾癬性關節炎作怪。 乾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要活就要安全運動!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不少老年人因運動而跌傷,或沒有運動習慣,肌力下降也容易跌倒而臥床。醫師建議,老年人運動有3大安全原則,考量天氣環境、自身疾病、體能負荷,身體就能愈動愈健康。老年人髖部骨折 死亡率達5成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每10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平常有運動習慣的壯年人、年長者,只要一停止運動十天,大腦海馬迴等區域血流就會明顯減少。 停止運動10天 大腦海馬迴血流減少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以50歲到80歲有運動習慣民眾為研究對象,運用核磁共振攝影檢查(MRI)觀察這些人停止運動1...

閱讀詳情 »

選擇素食或是葷食其實都是個人的選擇,但重要的是,選擇良好的肉品來源。如果你以為所有的動物都像電視廣告裡,在草地上優閒吃草、被受照顧的乳牛一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以下的畫面會讓你發現,原來人類為了吃,能夠如此的殘忍。 根據lifebuzz的報導,美國動保組織Animal Equality,上傳了一部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