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入冬好發心血管疾病血壓愛顧 每次量血壓記得要測2遍

入冬好發心血管疾病血壓愛顧 每次量血壓記得要測2遍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時序進入冬季,天氣多變化,低溫與溫度驟降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及長者,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惟有透過「定期量血壓」清楚掌握血壓狀況,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高血壓後遺症眾多 遵守722守則控管好血壓


血壓不是固定的數值,會隨著時間、情緒、季節有些許變化,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可能造成很多後遺症,會影響到腦部、心臟、腎臟和眼睛等。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醫師表示,很多人到醫院看病時才順便量血壓,這只能表示當時的血壓,並不是長期的血壓狀況,而且民眾到了醫院通常比較緊張,血壓會升高,恐怕不準確。為了要讓更多民眾注意到自己的血壓,如何正確測得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持續推廣居家血壓量測及722原則:


▸「7」連續七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量2遍,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


入冬好發心血管疾病血壓愛顧 每次量血壓記得要測2遍

▲血壓測量722原則。(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調整健康生活型態天冷做好保暖 有症狀應盡速就醫


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的運動等。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建議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對於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及長者,血壓控制更為重要,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因應溫差變化大的天氣,提醒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及長者,外出要穿戴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禦寒保暖的工作,防止因溫度差異太大或低溫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撥打119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冬天皮膚乾癢好發2大族群 中醫調理血虛體質改善症狀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挑戰全球醫療照護量能。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全國之先,專責防疫病房將全面啟用「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病床旁的移動式醫療車搭配藍芽串聯,病人血氧、血壓及體溫等關鍵生理數值即時上傳,遠距會診照護隨時啟動;搭配圍籬感知器的使用,病人移動若有異狀亦可立即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為因應雙北本土新冠疫情病患數激增,原「1人1室」室收治方針,因雙北醫院病床數不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可「多人1室」,今(29)日上午全國縣市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決定新冠病患收治回到「1人1室」治療。 屏東枋山Delta病毒(印度變異株)傳播能力,比Alpha(...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民眾都配合政府規定,乖乖的居家防疫。由於民眾生活型態的受疫情而改變,使得在途經濟(飯店、旅行社、大眾運輸)和在店經濟(服務、餐飲、零售百貨)都承受不同程度的打擊。然而,此時消費者將消費力轉向到電商,讓「宅經濟」呈現爆發性成長。根據經濟部統計,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3級警戒開啟後,全國公共場所強制實聯制,很多人都習慣拿起手機掃描QR Code後傳出簡訊,40天就發出6.1億則簡訊,政府更編列8億元預算,但媒體報導,地方政府疫調時發現,資料量相當龐大,同時速度太慢使用不方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實聯簡訊僅是輔助。 指揮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