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入秋日間溫度仍高 醫師示警白天熱傷害

入秋日間溫度仍高 醫師示警白天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4歲女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去(108)年11月某日中午騎車去田裡工作,下午兩三點都還沒回來,家屬去找發現倒在田邊的路上,隔日早晨家人覺得有異,緊急送醫。患者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為昏迷狀態,體溫高達攝氏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後因呼吸器脫離困難接受氣切並轉至呼吸照護病房,目前仍於院外機構接受照護。為典型高溫導致嚴重熱中暑。

入秋晚上涼 別輕忽白天熱傷害

地球持續暖化,雖入秋冬白天氣溫仍偏高,各種防暑降溫的措施依然不能少,醫師建議,白天應著涼爽透氣之衣物,夜間天氣變涼再加上外套保暖,避免厚重衣物影響散熱造成熱傷害。

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教授和佳里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周小軒指出,熱傷害並非全發生在戶外大太陽底下,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其中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

熱傷害太嚴重 中暑也可能死亡

醫師提到,人體散熱方式主要為皮膚輻射及排汗散熱。汗液蒸發為在高溫時為最重要的散熱方式,但在高溼度環境時,蒸發作用便十分困難。熱傷害指長期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導致體溫調節系統異常,人體大量蓄積熱能,導致體溫升高、水分與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功能障礙,從較輕微的熱痙攣(heat cramps)、熱昏厥(heat syncope)、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到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可能死亡的熱中暑(heat stroke)。

其中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種,若延遲治療死亡率可高達五成以上。主要症狀包括躁動、意識混亂、抽筋或昏迷,且中心體溫升高至攝氏40度以上。熱衰竭則與體內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有關,表現有虛弱、口渴、疲倦和頭痛,可能伴有食慾不振和噁心嘔吐,神智仍清醒,中心體溫可能正常或稍高。

中暑昏迷這樣處置 多喝水遠離熱傷害

蘇世斌及周小軒呼籲,一般健康的人也可能發生熱傷害,應隨時提高警覺,若有疑似症狀可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躺,用風扇或冰塊等設法降低體溫,並盡速送醫,清醒者則可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

醫師說,熱傷害是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不論在室內或室外皆須適時補充水分,必要時可添加食鹽,隨時注意尿液顏色,避免高溫曝曬,加強通風等,牢記「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的口訣,減低發生熱傷害的風險。

【延伸閱讀】

面對骨質疏鬆症 檢查、看診分別要告知醫師的5件事

十月關注乳癌月!女性怕乳篩「夾痛」 醫:新設備不怕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今國人聞癌色變,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好發於45歲至60歲女性,隨著環境的演進、生活壓力等因素,國內女性罹患乳癌之年齡層逐年降低。 臨床上就有一名女大生,洗澡時發現左胸有不明硬塊,起初以為是經期來潮時的腫脹,沒想到經期結束後並未消退,直到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農曆年節告一段落,大家紛紛回到工作崗位,許多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面對年前打掃、採買煮年夜飯、年後親友拜年、家族旅遊等密集的人際互動和身體的勞累,讓許多婦女朋友假期後,反而覺得更容易疲累的情形,甚至年假結束仍感到無精打采。 壓力無法排解失眠情形加劇 當負面情緒大於正面能量,...

閱讀詳情 »

 污物阻塞、不良的生活作息、吸油過度等等的原因都會導致臉上毛孔變大,這是非常讓人苦惱的事情,想要細緻的肌膚,就要積極做好收縮毛孔的工作,可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臉上毛孔變大怎麼辦,下面就來分享七個關鍵點,讓你遠離煩惱! 潔面要到位 鼻翼的清潔一定要到位,但也要避免清潔過度,建議一天清潔2次比...

閱讀詳情 »

(左圖來源,下同 右圖來源) 一個人生命力的強弱,關鍵就是看陽氣是否充足。 練習道家還陽臥、混元臥,可以養腎氣、生陽氣,激發人體生命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起到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01 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