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名60多歲的邵大哥有三高問題,尤其血脂太高需固定服藥,結果經朋友介紹某保健品很有效,就不吃藥,想說改吃保健品搭配飲食控制應該沒問題,沒想到過了幾個禮拜,突發心肌梗塞,一度心跳停止,家人趕緊送醫急救撿回一命,他大呼:「以後再也不敢亂停藥了!」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強調,患者應規律服藥,高血脂用藥一旦任意停藥,會增加中風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

每五人就有一人膽固醇異常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高血脂在台灣的盛行率是21.8%,因為健康意識抬頭,很多民眾都藉由健檢評估膽固醇水平,但根據最新的健保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及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病人,吃一吃就自己停藥,將自己暴露在極大的風險當中。

身為研究者之一的陳文鍾主任說明,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LDL-C)太高,即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其他年紀大、抽菸、停經婦女、肥胖等也都是高危險群。

血脂高的病人 更容易再次心肌梗塞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陳文鍾主任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3年內有20%的機率再次住院。許多患者不願意吃藥,想藉由改變飲食、運動來調整,「事實上只有10-20%的輕症患者可因此改善,且生活型態調整不易,還是要配合醫囑治療。」台灣在高血脂治療上相當不足,達標率低,停藥率高。

他強調,規律持續用藥才能妥善控制血脂,有動脈硬化疾病或糖尿病患,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 mg/dL以下,而更高風險族群,如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疾病,建議控制在70 mg/dL以下,才能遠離心肌梗塞、中風威脅,此為國際醫療共識。

保健食品 無法取代藥物

目前治療藥物以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為主流,且科學證據充足,常見的副作用為肌肉痠痛,依陳文鍾主任臨床經驗,發生機率不到5%,若病人發生肌肉痠痛狀況, 因個體狀況不同, 應回診由醫師評估, 依病況調整適合的治療策略。

高血脂不像血壓可以自行在家測量,民眾容易輕忽,或認為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他強調,「藥品皆是經過臨床試驗證實療效才能取得藥證,而保健食品並非藥品,非以治療為目的,也無法取代臨床藥物治療。」呼籲民眾若想調整用藥、停藥,都需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延伸閱讀】

擊退血管裡的血液風暴! 「簡單生活七件事」預防腦中風

新冠疫情趨緩...心血管疾病患者別大意 不規律服藥是大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先前並無特別病史的40歲陳小姐,近日上妝前照鏡子發現眼白及膚色略顯偏黃,如廁後更發現尿液偏深,近似烏龍茶的顏色,近兩天還多了食慾變差、發燒及右上腹劇痛症狀,經醫師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進一步接受血球及血液生化分析發現白血球增加,黃膽指數飆高,腹部影像(超音波及電腦斷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時序進入秋季,許多人一早起來,鼻子感到不適,噴嚏、鼻水停不住、眼睛發癢,讀書或工作都無法聚焦,就醫診斷後又發現不是感冒,著實困擾著生活作息。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同村主任表示,上述這些症狀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所造成。 抽血檢驗得知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聽神經瘤的患者,初期多誤以為僅是耳鳴等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就診檢查時,才發現腫瘤恐已長到2公分以上;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兼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聽神經瘤可能會因腦水腫現象,導致患者壓迫神經喪失平衡感,若拖延治療,嚴重恐影響生活品質,不得輕忽嚴重性。 第一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1歲女性結婚五年多來依舊無法受孕,很多長輩也提供不少秘方給夫妻倆,卻也未有成效,直到兩年前就醫求診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太太罹患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卵巢內出現大小約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才埋下不孕原因,經由安排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一年多前也經由排卵藥治療,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