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口服C肝新藥療程短安全性高 及早治療最重要

全口服C肝新藥療程短安全性高 及早治療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醫師,聽說治療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會影響肝功能?」近期網路謠言眾多,對此,肝病權威、台大醫院內科教授高嘉宏醫師表示,C肝全口服新藥安全性高,健保給付的各款新藥的藥品使用說明書也有明確說明藥物適用的對象。台灣胃腸專科醫師在C肝的治療經驗相當豐富,各學會也很努力的教育宣導,「無論是肝膽腸胃科醫師或是個案管理師,都相當清楚各種類C肝全口服新藥的用藥原則。」高教授強調,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多是因為病情複雜嚴重,目前國內接受治療的C肝病患以輕症居多,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C肝全口服新藥最短八週可治癒 療效達98%

高嘉宏教授表示,目前國內已開放多款C肝全口服新藥上市,臨床的用藥選擇依據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藥物交互作用及使用的便利性等,與病患說明及討論;當然也會根據病人體內的病毒基因型、有無肝硬化,以及是否曾接受過治療等來決定。

「目前最有效的藥物有兩款,都是全基因型,療效幾乎都有98%以上,療程僅需8週或12週,且與十年前干擾素治療最大不同的是,新藥療程短、副作用少、安全性也高。」高嘉宏教授指出,這兩款藥物的組成不太一樣,一是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另一則不含蛋白酶抑制劑,兩者的藥物交互作用不同。「蛋白酶抑制劑類藥物是經過肝臟代謝,而非蛋白酶抑制劑主要從腎臟代謝。無論使用哪一種藥物,用藥前,專科醫師都會審慎評估病患的肝腎功能,選擇適合的藥物。」

國內C肝治療經驗充足 遵醫囑用藥安全性高

衛生福利部為鼓勵所有C肝患者接受治療,自2019年起開放C肝全口服新藥給付不設限,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無論有無肝纖維化,都能接受治療。高嘉宏教授呼籲,慢性C肝病友應儘早積極就醫,也鼓勵高風險族群能及早接受C肝篩檢。

高嘉宏教授也提醒,若過去曾經發生或現在有出現黃疸、腹水、食道靜脈瘤出血、肝腦病變(肝昏迷)的C肝患者,就屬於肝臟失代償。病患在治療前務必要向醫師說明清楚,讓醫師能有完整的瞭解,「這是對自己健康的責任,也是在保護自己。」

高嘉宏教授最後呼籲,政府為了要達到「2025根除C肝」做了很多努力,鼓勵過去曾有危險因子如開過刀、輸血、有靜脈藥癮者,或者是有家族C肝病史、年齡大或有糖尿病者,都要主動接受C肝篩檢。此外,對於12歲至17歲、非肝硬化與代償性肝硬化病患,也有適用藥物,「雖然國內青少年C肝人數較少,但仍不能掉以輕心,要避免一些高風險的行為如靜脈藥癮、刺青、紋眉、穿耳洞等,若要進行也務必使用拋棄式器械,保護自身安全。」

無論如何,民眾應把握有限健保給付名額,及早篩檢、儘早治療,以避免日後對肝臟及身體器官造成更大的傷害。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8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四歲的真真跟家人正開心玩耍時,因突如而來的肚子痛,開始在地上打滾、哭鬧不休,被媽媽緊張地帶來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兒科部謝秀盈醫師透過X光發現胃膨脹且塞滿食物,大腸末端也有很多宿便堆積,判斷為消化不良,予以浣腸通便、開立助消化藥物,並叮嚀家屬注意孩子年節飲食狀況,順利解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相信大家可能都有看過一些新聞報導說,國外有人戲水時被食腦蟲入侵等等的,其實在台灣也有發生過這種案例。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表示,有位七十幾歲的阿伯,有天突然頭痛,原以為是感冒,吃了一個禮拜的感冒藥都沒好,甚至還開始發燒。到大醫院做檢查,正要檢查的當下突然癲癇發作,但他之前都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交女朋友了嗎?」、「有沒有加薪?」,舉凡感情、婚姻及經濟狀況,在過年期間最容易成為親友間關注的焦點,讓人在過年返鄉時,總是產生一股油然而生的抗懼感,甚至有人因此誘發恐慌及焦慮症,不少民眾會選擇出國,或是藉口要工作等理由,減少待在家裡的天數,短暫返鄉一、二天,就是希望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春拜年若連續每天都放縱大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罹患大腸癌與個人缺乏運動、肥胖以及愛吃燒烤與紅肉有關,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新春多運動、聚餐多蔬果少紅肉、定期篩檢保健康,才能「腸」樂過好年!定期篩檢降2成3死亡率 「腸」命百歲迎新年有鑑於88%大腸癌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