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尿失禁是件令人難以啟齒的事情,由於國人的觀念較為傳統保守,因此,罹患尿失禁的婦女當中,大部分的人會選擇隱忍尿失禁所造成的困擾,有些人甚至以為這是年紀大就會發生的正常症狀,而導致個人出現身心不適狀況、不敢出門,大大影響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約有60%的45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為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等症狀;另外,日本富山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田澤賢次則指出,當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佳,導致和排尿相關的膀胱括約肌容易堆積乳酸、僵硬,進一步導致其功能減弱,就容易造成尿失禁等漏尿問題。


其中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進而導致血液流動不佳,就是所謂身體的微循環不良所造成的。微循環是指人體微血管內的血液循環,又稱為「第2心臟」,占全身血管近7成之多,透過微循環向全身細胞輸送氧氣、營養,以及清除細胞排泄的廢物,因此,當骨盆腔內的微循環不好,連帶著使得附近的肌肉如膀胱括約肌失去原有的機能,進而造成漏尿、尿失禁等狀況。


強化骨盆腔的微循環對於預防尿失禁的發生尤為重要,國外常見透過磁場治療儀的輔助來緩解因循環不佳所帶來的困擾。班默磁場物理治療儀是以磁通電產生微弱電流刺激肌肉組織,用以輔助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更可有效刺激並調和受損的微循環,就能夠增強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進而避免尿失禁發生。


此外,想避免尿失禁找上門還有哪些方法呢?衛福部建議:(1)每小時喝100c.c.至150c.c.的水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達到1,500c.c.至2,000c.c.,而且還要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1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2)生活要規律與飲食要均衡,避免不良習慣,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會導致腹壓的習慣,如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等。(3)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可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對於尿失禁的預防都很有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8類差額醫材自費上限急轉彎 不敵醫界反彈「喊卡」
▸夏季陰道炎頻發作? 「這些」行為通通母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美國拜登總統(Joe Biden)週一宣布到4月19日,將有90%的美國成年人會獲得新冠疫苗的接種資格。截至本月29日,據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數據(CDC)指出,美國目前已接種了1.46億劑疫苗,約有28%的美國人至少接種一劑劑量,而有16%的人已完成了兩劑疫苗接種。增加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29)日台灣牛津AZ疫苗接種1,468人次,施打1周來接種劑數最低,同時加拿大傳出專家建議,停止55歲以下接種牛津AZ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加拿大再次「精神分裂」,民間專家建議停打,但政府衛生單位持續政策,英國施打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月22日首批牛津AZ疫苗施打至昨(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已施打10,891人次,上周五接種人次最多共2,208人次,上周六因門診量少,接種人次僅有104人次,昨日則是1,468人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上周一至周六牛津AZ疫苗施打量,分別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案1025),個案是本國籍30多歲女性,2019年9月至英國就學,今(2021)年3月28日回台 ,集中檢疫所採檢確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1025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