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尿失禁是件令人難以啟齒的事情,由於國人的觀念較為傳統保守,因此,罹患尿失禁的婦女當中,大部分的人會選擇隱忍尿失禁所造成的困擾,有些人甚至以為這是年紀大就會發生的正常症狀,而導致個人出現身心不適狀況、不敢出門,大大影響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約有60%的45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為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等症狀;另外,日本富山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田澤賢次則指出,當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佳,導致和排尿相關的膀胱括約肌容易堆積乳酸、僵硬,進一步導致其功能減弱,就容易造成尿失禁等漏尿問題。


其中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進而導致血液流動不佳,就是所謂身體的微循環不良所造成的。微循環是指人體微血管內的血液循環,又稱為「第2心臟」,占全身血管近7成之多,透過微循環向全身細胞輸送氧氣、營養,以及清除細胞排泄的廢物,因此,當骨盆腔內的微循環不好,連帶著使得附近的肌肉如膀胱括約肌失去原有的機能,進而造成漏尿、尿失禁等狀況。


強化骨盆腔的微循環對於預防尿失禁的發生尤為重要,國外常見透過磁場治療儀的輔助來緩解因循環不佳所帶來的困擾。班默磁場物理治療儀是以磁通電產生微弱電流刺激肌肉組織,用以輔助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更可有效刺激並調和受損的微循環,就能夠增強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進而避免尿失禁發生。


此外,想避免尿失禁找上門還有哪些方法呢?衛福部建議:(1)每小時喝100c.c.至150c.c.的水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達到1,500c.c.至2,000c.c.,而且還要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1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2)生活要規律與飲食要均衡,避免不良習慣,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會導致腹壓的習慣,如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等。(3)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可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對於尿失禁的預防都很有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8類差額醫材自費上限急轉彎 不敵醫界反彈「喊卡」
▸夏季陰道炎頻發作? 「這些」行為通通母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在春節前,處理桃園機場與桃園遠雄自貿港區的群聚感染。不少企業界的朋友擔心,春節連假過後,開始回到辦公室上班,可能會出現群聚感染,紛紛致電詢問相關防疫應變措施。 春節後第1個上班日,大家的心情可能有點忐忑。由於春節期間有大量的人流移動,聚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如果除夕前,每個人的嘴裡都是「恭喜恭喜」、「新年快樂」,開工日大家問的,應該是「你胖幾公斤?」;現在科技圈的「元宇宙」尚未成形,不少人的身材已經晉升「圓宇宙」;網友熱烈討論的瘦身運動與飲食,有哪些呢? 年節期間,團圓飯不外乎都是大魚大肉,加上各種涮嘴的餅乾糖果,許多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1歲李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已經8年,一直都接受levodapa治療。在罹患巴金森氏症四年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進行多巴胺藥物治療時開始出現幻覺,但是停藥後症狀並沒有消失。他表示,他每天都會看到臉部不清晰、會改變大小像霧氣一樣的鬼怪,這些幻覺每天都會在夜間出現。疑巴胺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外電報導】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的一項有關內科醫學的新研究指出,一天只要10分鐘的運動,可能會「挽救性命」,如果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增加10分鐘中度到劇烈的運動,估計美國每年可避免超過11萬例的死亡。這項研究是觀察2003-2006年間,近5,000名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