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每2人有1人「酒精不耐症」 你中獎沒?

  50多歲的蘇小姐,面臨家人離世與工作不順等因素,每天下班回家後酒不離身,長期下來導致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後來連工作都丟了。某日喝酒喝到咳血,家人趕緊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長期酗酒已造成胃出血,緊急治療後身體漸漸恢復。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給予蘇小姐戒酒藥物,並鼓勵參加身心醫學科舉辦的戒酒班,透過群體力量,成功戒斷酒癮。如今身體漸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重新進入職場工作。

  陳益乾表示,酒精與健康的議題長期被忽略。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及106年委託計畫資料分析顯示,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

  有將近一半的國人具有ALDH2基因突變,此類民眾因為缺乏乙醛去氫酶活性,一喝酒就臉紅,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乙醛的累積在這些民眾的身上除了引起臉紅以外,還會導致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美國史丹佛大學陳哲宏博士將其命名為「酒精不耐症」。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是一級致癌物質,帶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飲酒更容易造成罹癌的風險。國人除了警覺酒精對全身性的傷害外,更應關注乙醛的毒性。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結合學生創意,共同發起將每年5月9日定為「台灣無酒日」,希望大家一起正視酒精使用及相關社會議題。陳益乾表示,目前共有33個民間團體及政府單位,一起響應這個活動。希望提醒大家酒精對健康的危害,也關注飲酒對社會、家庭各層面造成的負擔,把無酒健康概念帶給親人及朋友。

  陳益乾指出,臨床經驗中,酒癮戒除是很艱辛的歷程,往往因為無法克服環境誘惑而放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提供的戒酒方式,除個別心理治療,再輔以團體及家庭治療,並適時提供戒酒藥物,多面向整合治療,給予戒酒者多元治療的後盾,呼籲大家一起支持「台灣的無酒日」運動,讓酒害遠離,健康常在。

相關推薦

許多人都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或是家中長輩可能因慢性疾病須連續用藥,但你知道藥品該如何保存才正確嗎?三軍總醫院資深藥師葉爵榮表示,許多人對於用藥安全與藥品存放有很多錯誤迷思!台灣環境潮濕,最好將藥品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或熱源直射;若是保健品開封後,應立即丟棄棉花與乾燥劑,並盡快食用完畢,以免藥品...

閱讀詳情 »

未燃燒完畢的食物塞住了?! 當消化力衰弱,吃進體內的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就會以未消化的原貌殘留在體內。這些殘留的未消化物有一個特徵,就是非常的「重」。 它們就像在爐子中沒有燒完的柴火一般,沉甸甸地殘留在體內,難以排出,最後造成堵塞。而這些就是便祕的真實面貌。 消化力衰弱的人,大多身體冰冷,且腸胃的運作...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現今時代各式各樣的購物網站豐富多元,加上信用卡申辦容易,使得網路購物變得非常容易。據報導指出,今年中國天貓雙11購物節開始不到7分鐘,成交金額即破了100億人民幣,...

閱讀詳情 »

2011年日本福島地區發生嚴重的核能危機,不僅造成眾多人民死亡,至今許多農作物、食品的安全性仍受到質疑。近日台灣地區擬開放日本非福島地區食品進口,也引起軒然大波,民眾擔心食品安全受到威脅,政府的因應措施又是如何?跟著Mary一起來瞭解吧!  根據2016年11月15日政府發佈的日本非福島地區食品進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