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每2人有1人「酒精不耐症」 你中獎沒?

  50多歲的蘇小姐,面臨家人離世與工作不順等因素,每天下班回家後酒不離身,長期下來導致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後來連工作都丟了。某日喝酒喝到咳血,家人趕緊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長期酗酒已造成胃出血,緊急治療後身體漸漸恢復。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給予蘇小姐戒酒藥物,並鼓勵參加身心醫學科舉辦的戒酒班,透過群體力量,成功戒斷酒癮。如今身體漸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重新進入職場工作。

  陳益乾表示,酒精與健康的議題長期被忽略。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及106年委託計畫資料分析顯示,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

  有將近一半的國人具有ALDH2基因突變,此類民眾因為缺乏乙醛去氫酶活性,一喝酒就臉紅,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乙醛的累積在這些民眾的身上除了引起臉紅以外,還會導致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美國史丹佛大學陳哲宏博士將其命名為「酒精不耐症」。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是一級致癌物質,帶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飲酒更容易造成罹癌的風險。國人除了警覺酒精對全身性的傷害外,更應關注乙醛的毒性。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結合學生創意,共同發起將每年5月9日定為「台灣無酒日」,希望大家一起正視酒精使用及相關社會議題。陳益乾表示,目前共有33個民間團體及政府單位,一起響應這個活動。希望提醒大家酒精對健康的危害,也關注飲酒對社會、家庭各層面造成的負擔,把無酒健康概念帶給親人及朋友。

  陳益乾指出,臨床經驗中,酒癮戒除是很艱辛的歷程,往往因為無法克服環境誘惑而放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提供的戒酒方式,除個別心理治療,再輔以團體及家庭治療,並適時提供戒酒藥物,多面向整合治療,給予戒酒者多元治療的後盾,呼籲大家一起支持「台灣的無酒日」運動,讓酒害遠離,健康常在。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存骨本,有關鍵年齡別錯過了!國健署提醒,原來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到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會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導致骨頭脆弱易斷,因而增加骨折風險。因此,想要存骨本就得要抓緊時間點。 根據國健署2017...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空氣一波波南下,許多人都喜歡去泡湯,放鬆紓壓、解除疲勞兼暖和身體,但泡湯雖然舒服,卻也暗藏不少健康地雷,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及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一個不小心做錯一項就可能發生意外,國健署就發出官方提醒「健康泡湯6要項」一項都不能做錯。 正因為冬天為心...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常看到網路上建議可補充攝取營養素以提升免疫力,而根據第五次營養調查中發現,營養素”維生素D”有80%人口,皆未達到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也就是10個人中有8個人維生素D攝取不足!不可不知的維生素D來源有二種,一種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父母們最怕就是小孩突然發燒!6歲的陳小妹妹就在晚上開始發燒,溫度在37.5到38.5度,雖然不高卻反覆發燒不退,嚇壞家長,趕緊帶往就醫,所幸流感、新冠肺炎的快篩結果都為陰性,但到了第4天依舊微燒,同時發現手腳開始脫皮,這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忽略恐要命。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