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球麻疹疫情升溫 感染4階段非知不可

  日本、越南、東南亞麻疹感染疫情頻傳,疾管署指出,國內截至5月7日止,累計89例,59例為國內感染(其中42例為接觸者),30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6例為本國籍民眾),感染國家為泰國9例,越南8例、菲律賓6例、中國大陸2例、日本、印尼、緬甸、香港及韓國各1例;出國目的以旅遊18例最多,其次為商務7例及探親5例。

  許多四五年級生幾乎都長過麻疹,認為這沒有什麼了不起,但醫師提醒,麻疹是1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傳染力超強,如果孕婦、維生素A缺乏或營養狀況不佳,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就可能引發併發症,嚴重可能致死。

  雖然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來預防麻疹,但它仍然是全球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麻疹的特徵是發燒、全身無力、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然後大量出疹。

  這種高傳染性的疾病,病人從出疹前4天至出疹後4天內,都可能傳染給別人。來自麻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感染性液滴可在空氣中傳播長達2小時,因此,即使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疾病也可能在公共場所傳播。

  臨床顯示,約有3成麻疹患者發生1種或多種併發症,包括腹瀉、繼發性感染、肺炎、腦炎等,其中以腹瀉最為常見,至於年輕患者併發症以中耳炎居多,大多數死亡個案則是由呼吸道併發症或腦炎引起的。典型麻疹感染包括以下4個臨床階段:

(一)潛伏期:潛伏期時間為6至21天(中位數為13天)。

(二)前驅症狀:前驅期階段約2至4天,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和厭食,隨後出現結膜炎、鼻炎和咳嗽。

(三)出疹:開始發燒後大約2到4天開始出疹,由紅色的斑丘疹組成,通常先出現在臉部和頭部,隨後開始向下擴散;5到6天後依照出現的順序消退。

(四)恢復期:咳嗽可能再持續2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張瓊云指出,麻疹疫苗MMR(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3合1疫苗,國內新生兒常規施打時間為12個月時施打第1劑;5歲到入學前施打第2劑。

  此外,公費MMR疫苗也提供育齡婦女(15至49歲)施打,若目前未懷孕者,可檢具近3個月內德國麻疹抗體檢驗陰性報告,施打1劑,以預防婦女懷孕期間受感染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且接種疫苗後4周內應避免懷孕。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顯示,當疫苗接種率大於9成5時,就可發揮群體免疫力,保護未達接種年齡的嬰兒,與醫療資源有限之族群,張瓊云提醒,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務必前往醫療院所接種。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出入醫院或人潮密集之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麻疹流行地區;如需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前帶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一般民眾(特別是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如計劃前往流行地區,出國前2至4周可先就醫諮詢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MMR疫苗。

相關推薦

▲台大醫院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系統,可取代醫師肉眼判斷。(照/台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AI取代醫師肉眼判斷,皮膚上冒出的究竟是痣?斑點?或是惡性皮膚腫瘤?幾秒內就能判讀。台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今(26)日宣布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

閱讀詳情 »

▲門牙玩捉迷藏?當心是阻生齒問題。(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長牙可得留心觀察,一名9歲女童,2顆大門牙乳牙自6歲掉落以後,其中1顆就遲遲未見冒出,只要開心大笑就明顯看見缺牙,父母擔心帶往看診,檢查後發現左上正中門牙與左上犬齒是阻生齒,原來門牙橫長、且被包在牙齦裡面,...

閱讀詳情 »

▲專責主治醫師病房整合會診的情形。(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4歲的白先生,日前毫無預警地倒下、昏迷,在台北榮總急診室待了1天,仍無法確診要轉往哪一科病房,醫護最後決定先送往「專責主治醫師病房」,由5名跨科別醫師每天針對病情開會,花了7天,才診斷出白先生罹患少見的災難性抗...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長期咳嗽、胸悶勿輕忽。(照/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咳嗽、胸悶,千萬別不以為意!一名27歲竹科工程師一直有慢性咳嗽的症狀,卻自認為不影響日常生活而遲遲未就醫,直到出現胸悶、胸痛才驚覺不對勁,就醫檢查發現肺部左側有一顆約2公分的二期肺腺癌腫瘤,還好開刀治療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