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八旬翁罹直腸癌 真光刀治療保住肛門

八旬翁罹直腸癌 真光刀治療保住肛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0歲吳姓老翁因為上廁所時發現血便情形,家屬帶至童綜合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在近肛門約4公分處有1.4公分的瘜肉,切片檢查確診罹患零期原位癌。

飲食精緻化 大腸直腸癌攀升

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葉啟源主任表示,因為飲食不斷精緻化影響,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也逐年增高,但是相對其他癌症,早期病灶容易被發現,特別是透過定期篩檢或健康檢查都能及早發現;另外,大腸直腸癌大多是由瘜肉衍生而來,因此若檢查發現腸道長出瘜肉,無論惡性或良性都建議切除。

放射治療縮小腫瘤 再開刀切除減後遺症

因為腫瘤位置靠近肛門,手術切除恐無法保留肛門,患者因此拒絕手術,醫師建議可先進行放射治療,促使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讓切除範圍變小而留住肛門;放射腫瘤科葉啟源主任看診後,使用標靶真光刀系統進行25次的弧形調控放射治療(RapidArc),將腫瘤縮小到0.5公分左右,再進行開刀切除腫瘤細胞,成功讓患者完整保有肛門與其功能。

葉啟源主任指出,以往罹患直腸癌的患者在手術後大多會有性神經與自律神經受損問題,但現在透過醫療團隊先在術前合併使用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方式讓腫瘤縮小,再由大腸直腸科開刀,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術後不僅能保有排尿、排便與性功能,也大幅增加保留肛門及其功能的機會,癒後成效佳且復發率降低,讓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提升。

標靶真光刀治療效果佳 定期檢查不可少 

醫院引進使用的標靶真光刀設備,可以讓患者在最高劑量治療下,只花費5至20分鐘內就完成治療,治療速度比傳統放射治療系統快2.4至4倍,讓患者躺在治療床上的時間大幅縮短,以減少病人及其腫瘤在治療過程中的移動機會。並因真光刀的治療誤差非常小,因此可避免傷害腫瘤周圍健康的細胞組織,完整保留組織功能。

葉啟源主任呼籲,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小細長又硬、糞便帶血或黏液、腹部疼痛等等情形時,就應儘速就醫;另外,因為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50-74歲民眾應每2年1次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而有家族史民眾更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彰化報導】小嬰兒也可能心律不整,心跳每分鐘超過200下。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日前完成國內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解決當時年僅1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的「心頭大患」。 依據健保數據顯示,國內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如新生兒18萬名計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108年自殺死亡人數339人,其中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為212人,且45-64歲中年男性佔自殺總人數24.5%。鑒於該年齡層為企業中最具領導力及生產力的中間分子,亦為家庭中重要的核心角色之一,故自殺防治屬刻不容緩的議題。中年男性族群自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痤瘡主要是因長期脾胃消化功能失調、腸胃道溼熱內盛,或是熬夜導致虛火上擾所導致,又以青少年為好發族群,男性又比女性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賴博政醫師指出,長期飲食不正常、熬夜、吸菸、肥胖、緊張或常流汗未清潔乾淨者等,都會因皮脂腺分泌異常,促使毛囊與毛囊周圍的發炎產生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因加強防護下,使得國內流行性感冒也跟著減少,但臨床上,因疲倦、焦慮、失眠、食慾差、莫名不適等症狀就診的個案卻有明顯增加趨勢。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治醫師黃智群在《發炎世代》一書中指出,這種現象可能就是因大腦發炎導致,若想恢復健康身心狀態,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