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破200 手術解決「心頭大患」

寶寶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破200 手術解決「心頭大患」

【NOW健康 王澍清/彰化報導】小嬰兒也可能心律不整,心跳每分鐘超過200下。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日前完成國內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解決當時年僅1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的「心頭大患」。


依據健保數據顯示,國內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如新生兒18萬名計算,每年約有40多名寶寶心律不整,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吳焜烺表示,幼兒心律不整症狀為躁動、唇色發白,家長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


黃小弟剛出生時,兒科醫師就發現他心跳過快,轉至兒童心臟科詳細檢查,第2次就發現,心跳每分鐘272下,確診為心律不整,開始服藥、定期回診。原本2、3個月發作1次,但2019年9月開始,發作頻率提高為每個月2次,到了11月上旬,1個禮拜發作2次,讓家長疲於奔命,心疼不已,心想孩子小小心臟尚未發育完全,怎負荷得了激烈跳動。


經過醫師評估及建議,黃爸爸決定讓定讓兒子接受「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他說,上網查證,發現這種治療沒有輻射殘留,安全性高,希望術後孩子健健康康,他不用再尬車,護送小孩至急診室。


吳焜烺說,治療幼兒心律不整,以藥物為主,通常要到5歲或體重15公斤以上才會考慮手術,但如果出現藥物無效、藥物副作用過高,或是心律不整嚴重危及生命,就必須提早動刀。但黃小弟發作頻率越來越頻繁,且症狀嚴重,必須至加護病房打2線藥物,心跳才會逐漸降下來,符合手術標準。


由於傳統手術,兒童暴露在輻射中超過半小時,輻射超量恐造成後遺症,為此,彰基引進3D無輻射立體定位系統,手術過程無輻射暴露,且3D定位更精準,電腦判讀心臟訊號,更為準確。黃小弟重約10公斤,血管僅有5公厘,心臟又小又薄,差不多只有1顆鳥蛋大小,手術難度極高,在工程師協助下,精準完成手術,不傷及附近組織,手術時間不到2個小時,術後恢復狀況良好,2019年11月19日手術迄今均未復發。


吳焜烺提醒家長,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不明顯,一旦未發現而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會導致心臟衰竭和休克而猝死;如果發現寶寶煩躁不安、易怒、進食不佳、呼吸急促,就應立即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工程師「做人」失敗 原來小弟弟出不了頭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先前並無特別病史的40歲陳小姐,近日上妝前照鏡子發現眼白及膚色略顯偏黃,如廁後更發現尿液偏深,近似烏龍茶的顏色,近兩天還多了食慾變差、發燒及右上腹劇痛症狀,經醫師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進一步接受血球及血液生化分析發現白血球增加,黃膽指數飆高,腹部影像(超音波及電腦斷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時序進入秋季,許多人一早起來,鼻子感到不適,噴嚏、鼻水停不住、眼睛發癢,讀書或工作都無法聚焦,就醫診斷後又發現不是感冒,著實困擾著生活作息。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同村主任表示,上述這些症狀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所造成。 抽血檢驗得知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聽神經瘤的患者,初期多誤以為僅是耳鳴等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就診檢查時,才發現腫瘤恐已長到2公分以上;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兼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聽神經瘤可能會因腦水腫現象,導致患者壓迫神經喪失平衡感,若拖延治療,嚴重恐影響生活品質,不得輕忽嚴重性。 第一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1歲女性結婚五年多來依舊無法受孕,很多長輩也提供不少秘方給夫妻倆,卻也未有成效,直到兩年前就醫求診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太太罹患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卵巢內出現大小約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才埋下不孕原因,經由安排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一年多前也經由排卵藥治療,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