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會癢的一定就是香港腳? 錯誤認知亂抹藥恐延誤治療

會癢的一定就是香港腳? 錯誤認知亂抹藥恐延誤治療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香港腳皮膚癢,請用……」,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洗腦的足癬藥膏廣告曲,但卻也有著「會癢的才是香港腳」等錯誤認知,醫師指出,足部溼疹、汗皰疹同樣可能引起搔癢感,建議至皮膚科門診接受鑑別診斷。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門診時都會聽到「我腳底常發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等類似的疑問,患者認為香港腳只是小毛病,為何拖了好久,卻未能痊癒。


曾奕騰說,香港腳(足癬)為受到黴菌感染的足部皮膚疾病,許多男生當兵時因為環境潮溼,洗澡後又未能將足部腳縫擦乾,很容易有香港腳,感染後卻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由於「會癢就是香港腳」等錯誤觀念早已烙印在民眾腦中,這也增加治療的難度,例如患者自覺是香港腳,自行塗抹香港腳藥膏,但實際上卻是足部溼疹、汗皰疹所引發的搔癢。


曾奕騰指出,香港腳也有可能不癢,外觀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如果感染時間較長,還可能出現角質增厚,一摩擦就掉皮,但並不太會癢的情況。


病人通常無法正確分辨皮膚疾病,需由皮膚科醫師判斷,如透過「皮屑顯微鏡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觀察是否為黴菌感染。


不過,患者如果自行使用抗黴菌成分藥膏,可能導致黴菌量減少,降低檢查準確度,曾奕騰建議,如果足部發癢,建議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不要自行用藥。一旦確診,必須持續外用抗黴菌藥,不可擅自停藥,另視情況,搭配短期口服藥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工程師「做人」失敗 原來小弟弟出不了頭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家庭成員扮演著不僅是情感上,更是心理上、經濟等重要角色,但當家庭暴力介入後,就可能大幅影響這些功能,不僅對個人,甚至對社會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尤其經歷或目睹家暴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恐怕因長期耳濡目染下,也會以暴力當坐解決衝突的手段。 家暴事件不斷 近年老人虐待個案增 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0多歲中年男子,體重過重、腰圍超標,每次勃起持續數秒就變「蒟蒻」,近年與太太完全無性生活;日前,終於下定決心就醫檢查,確診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 肥胖問題 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張宏江指出,該患者因血糖、血脂及肥胖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80歲老翁,咳嗽咳了將近四個月,服用感冒藥也未好轉,只好就醫檢查,但經過X光片檢查,一度發現左上葉塌陷陰影,懷疑恐是惡性腫瘤,建議切除肺葉確認,但因要動刀讓老翁忐忑不安,決定尋求第二意見,所幸經由胸腔內科醫師評估,透過支氣管鏡夾出塞住腫塊,病理報告竟是植物組織,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4歲男性,某天因聚餐喝醉,因走路不穩不小心從二樓跌落,造成頭皮約10公分撕裂傷,送醫治療後返家,卻依舊感到頸部痠痛,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第四節頸椎關節正好卡住第五節關節,頸椎脫位,屬於不穩定狀態,緊急進行手術治療,接受頸椎牽引復位,術後所幸已無大礙。 透過復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