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舒服泡湯有撇步 這3大禁忌別誤犯

舒服泡湯有撇步 這3大禁忌別誤犯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冷風吹起的12月,又到了適合泡湯的季節,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將身體泡進熱騰騰的溫泉裡無非是一大享受,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提醒,千萬別犯了這幾個常見的錯誤泡湯觀念。

 

禁忌1:吃飽泡湯或空腹泡湯

 

吃飽喝足後,消化系統開始工作,需要大量的血液在胃部運轉,但若剛用餐完就泡湯,反倒讓血液由體內流向體表,易引起消化機能障礙。而飢餓空腹時身體呈現疲勞狀態,此時泡湯也易引起虛脫噁心,因此並不適合,最好的時機是飯後歇息30至60分鐘以上再去泡湯。

 

禁忌2:泡湯時小酌1杯

 

電視劇裡常出現泡湯時小酌一杯的畫面,身心放鬆的情景令人嚮往,但其實酒後泡湯可能因溫度過高,對心臟造成過重負荷,引發頭暈、站不穩導致意外,嚴重者可能會引發腦溢血,建議等酒醒後再去泡湯為佳,中間最好隔2小時以上。

 

禁忌3:身體疲憊靠泡湯紓解

 

想靠泡湯緩解疲勞,但身體太過疲累時,肌肉會得不到所需的血液排除肌肉中的老舊廢棄物,最好稍作休息,待體力回復後再泡溫泉。特別是因劇烈運動而身體疲勞的人,千萬不要在運動完後馬上泡湯,容易引起休克現象,建議間隔半小時。

 

另外,洪育忠提醒,時常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泡湯暈倒送醫之情形,因泡湯太久容易造成血管擴張、血壓降低,甚至有抽筋痙攣現象,因此高血壓患者及長者泡湯每次不宜超過5分鐘;泡湯後也不可太快起身,在泡湯前後都應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水分流失過多,造成頭昏及暈倒。若對身體有疑慮者,建議做詳盡的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和心血管系統檢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舒緩,進入後疫情時代,但面對防疫仍不能鬆懈,臺北榮民總醫院也善用資訊系統的力量,快速開發資訊系統,有效達到防疫效果。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指出,儘管臨床工作緊繃,院內同仁仍持續針對疫情進行研究,發表論文數量已領先全臺,並彙整臺灣新冠肺炎研究論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負面情緒反應太過激烈,往往最容易因此猝發心血管疾病而有生命危險。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余松年開發一個具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日常照護,準確度超過八成,目前正和高醫大合作。負面情緒沒察覺 血壓飆升增危險性國外研究發現,近9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進入後防疫後期,除了響應新生活運動,防癌新生活也刻不容緩,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主要因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生活型態,導致罹癌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位,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牛奶所提供的醣類和蛋白質,不僅能維持良好的健康,更能補充體能,尤其像是棒球選手更可透過牛奶補充所需的蛋白質; 「世界牛奶日」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邀請職棒選手林智勝一同分享攝取牛奶的好處,並教民眾利用乳製品,做出美味又營養的輕食和飲品。牛奶富含鈣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