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反覆暈倒多項檢查無果 植入式心臟監測器找到問題

一名60歲男性因為不明原因昏倒,做了神經學檢查、心電圖檢查,甚至是心血管及心律不整檢查都找不出暈倒原因,無奈出院後又反覆昏倒,醫師於是替他植入心臟監測器,終於發現問題。

收治案例的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電氣生理科謝育整主任指出,植入心臟檢測器後發現,患者曾有4至5秒鐘的心跳暫停,而且一到兩個月才發作一次,是一個心跳過慢的情形。發現問題後,提患者將心臟檢測器置換成植入式心臟節律器後,每當心跳過慢時,設備就能放電刺激,回復正常心跳,此後病患就再也沒有昏倒了。

心律不整難確診 從「心」追蹤助診斷

一般人發生心律不整時,會心悸、胸悶、暈眩,事後心電圖卻顯示正常,難以確診。這時若有在胸口鎖骨皮下植入心臟檢測器、心臟節律器等設備,就像「人體行車記錄器」,能在事後調出記錄,揪出問題。

謝育整主任表示,植入式心臟電子儀器在體內可以隨時記錄病人的心跳,以心臟檢測器來說,最長能記錄的時間長達3年,無論病人是否有症狀時,都能追蹤心臟檢測器內的訊號記錄,分析病人的症狀及心律不整的發生頻率、種類以及次數,有助於醫師做疾病的治療、診斷及管理。

不用跑醫院在家監測心律 醫師也能遠端「觀心」

新冠肺炎肆虐半年來,民眾都盡量減少到院。接受植入式心臟電子儀器的心律不整患者,也能在家簡單監測心律,只要拿起數據機,靠在胸口感應,就能透過雲端傳輸,不用大老遠跑醫院也能讓醫師遠端掌握病情。

謝主任說,病患身上的心臟檢測器、節律器能跟數據機進行通訊,能把心律不整、心跳的情況及其他參數傳送到醫院來,透過這些參數,醫師就可以了解病人的情況,如果病人的情況穩定,就無需到院回診,進而減低各類疾病接觸感染的風險。

提醒民眾,若有不明原因暈眩、胸悶、心悸等狀況,應及早赴醫檢查,也可多與醫師溝通,評估是否需要植入心臟電子儀器,早日找到明確原因,別讓心跳打亂了生活節奏。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打嗝、脹氣、放屁太過頻繁,是身體的警報器,可能得了「生氣病」,也就是腸胃健康出了狀況。人體內腸胃道的氣,十之八九都是吃進去的,吃進去的包括「吃飯配話」,即邊吃飯邊講話吞下去的空氣,以及所吃的食物進入消化道後,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然而,俗話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但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任職於科技業的林先生和航空業的林太太於26歲結婚,前幾年因工作緣故及想過單純的夫妻生活,不急於生小孩。在30歲那年兩人開始備孕,經過一年多努力一直無法受孕成功,經西醫檢查太太無異常,而先生精蟲液化時間異常,兩人從網路搜尋發現,中醫可以治療精蟲液化時間過長問題,故專程南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但因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卵巢水瘤多為良性 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炎炎暑假,孩子宅在家,容易從事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如 打線上遊戲、看影片、流連社群等。 臺灣防盲基金會呼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易導致近視,家長與孩子都必須提高注意,不要讓快樂的暑假,成為近視溫床! 全球近視達25.8億人 台灣國三學童近視盛行率近9成近視是一種日益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