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瓣膜異常導致心衰竭恐致命 修補手術有這些選擇

心臟瓣膜異常導致心衰竭恐致命 修補手術有這些選擇

【NOW健康 李蔚萱/桃園報導】日前劉真因心臟病手術而逝世的消息震驚大眾,其病症是因主動脈瓣膜狹窄所導致。國軍桃園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科主任顏至謙醫師表示,人的心臟有4個瓣膜,而常見的「二尖瓣脫垂」問題,是指二尖瓣的瓣膜較肥厚、鬆弛,嚴重者瓣膜無法緊閉,使部分血液在左心室收縮時,逆流回左心房。


顏至謙特別說明,別輕忽心臟逆流,心臟逆流有如沉默炸彈!患者平時不會有感覺,但等到發現身體不適,如:易喘、胸悶、呼吸困難時,通常已病情嚴重,根據臨床發現,重度二尖瓣膜閉鎖不全患者,約3到5年會演變成心臟衰竭而致命。因此顏至謙強調,二尖瓣脫垂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中重度患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若延誤治療黃金期,即使將瓣膜修補好,心臟功能恐怕也永久受損。


顏至謙舉例,他曾收治過1名70歲女性患者,行動易喘且反覆肺積水。考量到患者年紀,如若選擇傳統的開胸手術,會在胸口留下約20至25公分長的傷口,術後復原期較長,對患者體力損耗較大,是對年長者的一大負擔。再加上考慮其先天性失聰且文盲,擔心術後復健溝通不易,故施以微創內視鏡手術,術後1周即可返家。


另有1名30多歲男性青年,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需盡快回到工作崗位。傳統恢復期長的開胸手術就不適合此患者,考慮到術後復原時間的長短,最後該患者選擇恢復期短的微創手術。術後此2人皆恢復良好。


顏至謙說明,所謂的「微創內視鏡手術」,是其中1種修補心臟瓣膜手術。相較傳統開胸手術需將胸骨鋸開,會有1道20至25公分從頸部延伸到腹部的胸口;「微創內視鏡手術」是在肋骨間橫切1道10公分傷口,女性可將傷口隱藏於乳房下緣。手術時間約6小時,由於傷口小,可減少患者疼痛並縮短復原期。但因傷口小,醫師視野受限,故有一定風險且難度高,須由經驗豐富且技術純熟的醫師操刀才有保障。曾有肺傷害或胸腔手術者,恐有肺沾黏現象,會影響手術視野,這類患者就不適用此手術。


心臟瓣膜異常導致心衰竭恐致命 修補手術有這些選擇

▲傳統的開胸手術(左)是從頸部延伸到腹部切1道約20至25公分的傷口;微創內視鏡手術(右)是在肋骨間橫切1道10公分傷口。(圖/NOW健康製作)


顏至謙最後提醒,心臟病患者往往因症狀不嚴重而輕忽,瓣膜疾病透過心臟超音波即可檢查,篩檢率高,但手術比率卻很低。因此民眾切勿諱疾忌醫,拖延病情致惡化,屆時不僅提高手術風險,也降低術後復原能力。患者術後應控制三高,勿抽菸飲酒,維持血液暢通,並定期追蹤檢測。


【NOW Talk】顏至謙醫師:現任/國軍桃園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科主任。顏醫師一直長期關注社區發展平衡,所以致力於無償宣傳基礎醫學講座,與老人共餐輔導。如果有需要者可聯繫,皆為無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病逝享耆壽98歲 因吸入性肺炎住院174天
▸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原來大人也會罹患腸病毒?夏季與初秋是腸病毒的高峰時期。臨床上,就有一對張姓夫妻,因為在家照顧罹患腸病毒的幼稚園大班兒子,不料在四天後,卻出現了拉肚子症狀,不僅肚子絞痛難耐,還水瀉不止,自行服用腸胃及止瀉藥都沒有效果,原來也感染到了腸病毒。這對夫妻經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一到,日頭赤炎炎,醫院中醫門診中,總是有許多中暑的患者,究竟如何預防中暑呢?中醫師指出,除了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高溫下,平時少吃冰,養成多喝水、多攝取當季新鮮蔬果,以及充足睡眠的習慣,中暑就不會找上門。中醫稱中暑為「疰夏之症」,是指許多民眾每當夏季時,容易感到虛弱疲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35歲的男子,平時喜愛戶外運動,今年農曆年前和機車擦撞,造成左膝關節前側有撕裂傷,傷口癒合良好。康復後便再次騎腳踏車運動,隔天早上卻發現左膝關節腫脹無法行走,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受傷時導致膝關節的後十字韌帶斷裂及半月板破裂,但X光未檢查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炎熱,許多季節性失眠患者,又去醫院報到了。一名45歲中年男子,最近每晚翻來覆去睡不著,嚴重影響工作狀況,原來他在每年夏天都必須到醫院拿藥。醫師指出,季節性失眠患者容易受到天氣溫度變化,而影響睡眠品質,睡覺時最好開冷氣,並避免洗完澡馬上就寢。收治患者的新光醫院睡眠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