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六旬翁手抖不停,進食都有困難 無法耐受藥物「進退兩難」

六旬翁手抖不停,進食都有困難 無法耐受藥物「進退兩難」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65歲陳先生(化名),確診原發性顫抖已10年,手抖現象嚴重。平時不僅用筷子夾東西、進食有困難,當有需求要至銀行辦理業務時,簽名也是一大難題,尤其一察覺別人的目光,又會因緊張、焦慮反使症狀加劇,陷入惡性循環。麻煩的是,陳先生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服用乙型阻斷劑這類治療顫抖的第一線藥物可能反致呼吸功能受影響,因此幾乎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 未接受治療的潛在患者多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千岱表示,原發性顫抖是因小腦無預警的功能異常,造成神經不正常放電而導致。主要症狀即為「手部無法控制地顫抖」,且顫抖程度會隨年齡增長而緩慢惡化,逐漸加深患者生活上的不便。

然而,也是因為主要症狀多為手抖,有許多人即便發病,仍將之視為正常老化現象而未前往就醫。洪千岱醫師指出,通常疾病要進展到連進食、喝水都有困難或出現其他部位症狀,如頭部、喉部聲帶顫抖,患者才會開始有警覺。由此可知,原發性顫抖的疾病盛行率難以明確,許多潛在患者仍未被確診,更不用說要獲得治療。

藥物無突破 非侵入式超音波治療助改善

對於手抖程度嚴重的患者來說,不只日常生活不方便,也會影響到社交,甚至常被誤會、調侃「是不是酒喝太多」。而即便規律用藥治療,也僅有約半數患者能獲得改善。洪千岱醫師說,原發性顫抖發生的原因不明,難以從源頭治療疾病,因此藥物發展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一般用藥多以乙型阻斷劑或特定幾種抗癲癇藥物為主,來協助阻斷腦內不正常訊號傳遞,然而乙型阻斷劑常伴隨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等副作用,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

如無法耐受藥物副作用,或藥物治療成效不彰的患者,洪千岱醫師帶來好消息。隨著醫學快速發展,近年來出現非侵入式的聚焦超音波療法,藉由滿佈超音波射源的頭架,配合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精準定位,讓超音波聚焦在丘腦中的特定部位並產生能量。洪千岱醫師進一步說明,小腦的訊號傳遞會傳入腦幹-再經過丘腦-最後至大腦,超音波療法就像破壞電流傳遞的中繼站。又因過程中不需麻醉,沒有全身麻醉所帶來的風險,可施行的族群範圍更廣泛,唯嚴重骨質疏鬆者,頭骨密度不足恐造成超音波無法聚焦、效果下降,因此一般不建議進行。

六旬翁手抖不停,進食都有困難 無法耐受藥物「進退兩難」

▲神波刀治療示意圖(圖/雙和醫院提供)

手抖比你我想像更加不便 適度給予關懷與體諒

洪千岱醫師分享,有許多人認為手抖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其實,手是人類生活中相當重要的工具,舉凡吃飯、喝水、洗澡…幾乎沒有什麼事情不需靠手來進行。

換句話說,原發性顫抖患者遇到的困境,遠比一般人想像的多更多,同時還需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倘若民眾能給予多一點關懷與體諒,或許能讓患者在生活中減輕一些負擔。

六旬翁手抖不停,進食都有困難 無法耐受藥物「進退兩難」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千岱

 

【延伸閱讀】

手抖無法拿筷、刷牙 「神波刀」助改善顫抖症

動作慢、手抖、肢體僵硬 醫師解答巴金森病五大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1、多喝水 水是極好的東西,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實在的寶貝了。充足的水份對預防上火有著很大的幫助,由其是多喝一些蜂蜜水,涼茶。也可以喝一些花茶,像菊花花,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2、服用維生素B 缺鐵或缺乏維生素B都會導致口腔內燒灼感,試著補充復合維生素。用量應...

閱讀詳情 »

晚餐吃這6種食物堪比吃砒霜(華蓋供圖) 1、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 古人云:「早上吃薑,勝過吃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髮油、姜辣素、樹脂及澱粉等。姜能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胃,促進消化,還有抗菌作用。 早上吃一點姜,對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為姜本來屬熱,會讓...

閱讀詳情 »

日常生活很繁忙,回家總是希望能做一點即簡單又營養好吃的美食填飽自己的肚子。下面推薦你幾個好吃又簡單的蒸飯方法。1. 川味香腸蒸飯用料:川味臘腸 2根米飯 3人份青豆 1小把玉米 1小把醬油 適量鹽 適量做法:香腸切片備用,米淘好後,加適量水,水比平時稍微多放一點點。然後把香腸,玉米,青豆都放進去,再...

閱讀詳情 »

一般來說,46—55歲正是人生的黃金年齡段。處在這個時期的人大都年富力強,事業有成,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個階段也是生命的高危期,許多疾病在這時暴發或顯現。   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   0—35歲為人生的最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