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具核酸桿菌恐增腸癌發生率 研究:刷牙可預防大腸癌

具核酸桿菌恐增腸癌發生率 研究:刷牙可預防大腸癌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口腔中常見的具核酸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很可能增加腸癌發生機率。人體腸道擁有數千種細菌,但具核酸桿菌在腸道並不常見,研判很可能是口腔有傷口時,細菌藉機侵入血管,藉著血流抵達腸道,增加癌症發生機率。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治醫師季懋欣表示,目前許多研究都想找出細菌與癌症發生是否有關,具核酸桿菌就是其中之一。哈佛大學的這篇研究,將具核酸桿菌的Fap2蛋白與大腸癌細胞會過度表現的Gal-GalNAC結合,在實驗動物的腸道發現會增加癌細胞的生長,換句話說,具核酸桿菌很可能與腸癌的發生有關。

 

口腔細菌不太容易進入人體,季懋欣解釋,因為胃酸能消滅大部分細菌,藉此能夠推斷,口腔富含的具核酸桿菌如果要抵達腸道,可能藉由口腔的傷口進入人體,若病人的免疫力異常,將受到具核酸桿菌影響,讓致癌機率增加。

 

季懋欣補充,人類不論體內或體外,隨時都有大量病菌,仰賴免疫系統才能減少侵入風險,當免疫能力低下或異常表現,例如年長者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可能比較容易受到病菌侵擾,腸胃道菌相的改變,已經證實與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相關,如帕金森氏症及心臟病;甚至在癌症的免疫治療方面,越來越多研究都指出,擁有健康腸道菌叢的病人,對免疫治療藥物的反應率越高。

 

口腔衛生也是抑制細菌,維持身體免疫力的一環,或許有了良好的刷牙習慣,除可減少具核酸桿菌,也有意想不到防癌的效果。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建議,刷牙一定要使用含氟牙膏,假使牙膏含氟量不到1,000ppm,保護牙齒能力也會降低,刷牙方式最好用貝氏刷牙法,並且一定要搭配牙線,清潔牙縫中的髒物,定期接受牙醫檢查,讓口腔疾病風險降到最低。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再生醫學學會日前於亞東醫院盛大舉行國際研討會,主題為「細胞治療於再生醫學之臨床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邀請150位來自美國、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台灣學界、醫界的再生醫學研究人員參加,發表主題包含膝關節軟骨缺損的幹細胞治療、眼角膜內皮細胞修復、再生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來自新竹的古卉琳從小由阿婆帶大,她不像一般孩子,成長路上有父母的呵護陪伴。然而貼心的卉琳知道,家中都是倚靠著阿婆每天認真做回收,才能維持生計。阿婆勤奮持家的身教,深深影響了卉琳姊弟,所以假日時,卉琳都會幫阿婆推著沉重的推車,逐街撿回收。除此之外,卉琳常利用課餘時間,認真...

閱讀詳情 »

1名43歲的高小姐,只是到美容院要清潔鼻頭粉刺,竟然意外造成鼻部細菌感染,甚至吃掉整片鼻中隔軟骨,導致鼻背產生嚴重塌陷。所幸經過鼻部整形重建手術治療,才避免症狀惡化,並且回復鼻部外觀,令患者更吃驚的是重建的鼻子比以前更好看。 高小姐,只是到美容院要清潔鼻頭粉刺,竟然意外造成鼻部細菌感染,甚至吃掉整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