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冒冷汗、腹絞痛...  「經行腹痛」如何化解中醫這樣說 

冒冷汗 腹絞痛... 「經行腹痛」如何化解中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6歲女性每次月經快來時,就會出現頭痛、拉肚子、小腹悶痛等症狀,經期時也會有腹部絞痛、冒冷汗,嚴重時常常得請假在家,每次都仰賴止痛藥舒緩症狀,直到赴中醫生科求診,醫師進一步診斷發現患者平時壓力大,且有胸悶困擾,屬於氣滯血瘀型,因此透過治療四個月後,總算舒緩症狀。

解決痛經困擾 中醫治療有效舒緩

許多女性都曾有痛經困擾,在傳統中醫而言為「經行腹痛」,主要因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分為氣滯血瘀、子宮寒凝以及氣血不足三種類型;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郭建志指出,治療上會針對不同類型給予合適治療,又以通調氣血為主,或透過自製茶飲的方式,有助於舒緩經痛,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效果。

氣滯血瘀型痛經 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

郭建志醫師解釋,氣滯血瘀型通常發生於患者月經期間過於疲勞,或因壓力大、情緒不佳造成肝氣鬱結等,導致頭痛、胸悶、瘀血停留等症狀,治療上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且患者也要改善作息,並保持心情愉悅,另外,若為下腹部冷痛,且月經量少有血塊,則屬於子宮寒凝型,主要因平時喜好冰涼生冷食物,或在月經期間淋雨、洗頭不吹乾所導致,治療上則以溫陽散寒化瘀為主。

改善痛經可自製茶飲 有助行氣活血

若為下腹部隱隱作痛,經血量偏少且經色淡,則屬於氣血不足型,除了透過補益氣血的方式治療,平時也應養成適當舒壓習慣,且洗完頭盡快吹完頭較佳;郭建志醫師強調,女性也可以自製像是龍眼黑糖薑茶或玫瑰花茶等茶飲,有助於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但最重要仍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必要時,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對症下藥,才能遠離痛經困擾。

【延伸閱讀】

 準新娘脖子腫險延長婚期 這術式治療不留「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口罩實名制首日實施,統計至下午2時約賣出98.6萬片,佔單日配發量一半。最後在眾多疫情資訊下傳出好消息,臺灣首例武漢肺炎已經痊癒返家。   武漢肺炎首例痊癒 感謝全體醫療與防疫人員   雖然再傳2例武漢肺炎新案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晚間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其中2例分別為北部50多歲男性及50多歲女性,2人為夫妻,1月22日與另2名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2月1日自香港轉機返台。2人分別於1月26日及28日出現咳嗽情形。其中先生返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我們像一盤散沙,縱使有過去無比豐碩成果和熱情,卻缺乏組織和領導者,專家會議呼籲,政府盡快成立研究小組。」力抗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日前包含中研院、國衛院等產官學界等科學家齊聚,研擬科學抗疫相關對策。召集人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表示,台灣從純化病毒,後續疫苗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人愛吃補,適逢冷鋒來襲氣溫驟降,許多人經常選擇食補滋養受寒勞累的身體,坊間薑母鴨、麻油雞等進補名店大排長龍。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當心攝取過多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進補不成反而導致血糖飆升,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糖友進補小訣竅 營養師提5點糖尿病是現代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