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容易憂鬱、疲勞?中醫:這樣做改善季節性情緒失調

冬天常感憂鬱、疲勞、心情好Blue?小心「季節性情緒失調」上身!中醫師表示,想要改善惱人的冬季憂鬱問題其實不難!只要日常生活謹記6生活保養秘訣,就能輕鬆重拾好心情、好體力。

冬天容易憂鬱 疲勞?中醫:這樣做改善季節性情緒失調

氣候、環境影響是關鍵 冬天日照少「季節性情緒失調症」易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季節性情緒失調症(SAD)」是指因天氣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憂鬱效應,由於冬天日照偏少,容易使人的新陳代謝、內分泌系統等生理機能處於抑制、失調狀態下;進而使人情緒隨之受到影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再加上,冬天時受到氣候影響,天空常灰濛濛的,在環境影響人體心理下,更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也導致不少人每到冬天,就會像冬眠的動物一樣沒精打采、容易疲倦;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心慌和失眠等症狀。

想讓冬天常保好心情?6保健秘訣非知不可

除了環境因素外,那中醫又是如何看待民眾冬天常感憂鬱、疲勞的現象呢?周宗翰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並不會造成生病。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民眾情緒反應過度,又未適度宣洩、抒解,身體便可能會出現不適,也就是所說的「七情內傷」而致病。

故想要維持身體健康,日常保養多留意自身生理及心理的平衡,讓自己感到身心愉悅相當重要。周宗翰中醫師強調,想要讓冬天常保好心情、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其實並不難,只要平時謹記以下6秘訣就能輕鬆改善:

冬天容易憂鬱 疲勞?中醫:這樣做改善季節性情緒失調

建議在冬天晚上11點就就寢,充足的睡眠,對我們的臟腑及情緒控制有絕對的影響。

秘訣1/維持良好、充足睡眠

建議在冬天晚上11點就就寢,充足的睡眠,對我們的臟腑及情緒控制有絕對的影響。

秘訣2/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有助民眾轉換心情、分散注意力,進而發揮釋放壓力的作用。

秘訣3/維持清淡飲食

要避免情緒失控,最重要是維持清淡飲食!少吃燒烤、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麻辣鍋、鹽酥雞、人參雞等,這些一般人眼中的美食,都易加重體內的火氣、使人上火,使情緒管控不易,要特別當心。

秘訣4/揉拉全耳

耳朵的形狀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許多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當身體感到有壓力的時候,不妨可以試著用手指適度揉拉、按摩整個耳朵,再配合深呼吸,就能幫助達到釋放壓力的效果。

秘訣5/泡澡、泡溫泉

泡澡、泡湯能幫助促進身體血液循環,當人體循環良好,自然有利新陳代謝、內分泌系統恢復運作,使情緒不容易失控。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15分鐘為限為佳,且孕婦有發燒、感染等發炎症狀者,及飯後、飲酒後都應避免泡溫泉較有保障。

秘訣6/適度從事瑜珈動作

適度從事瑜珈動作,有助於學習呼吸吐納,對抒解情緒壓力也有一定幫助。唯一要提醒的是,初學者學習瑜珈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勿從事超過自身能力的動作,以避免紓壓不成,反造成身體傷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702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近期一位70多歲的男性,出現漸進性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左腳不聽使喚和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家人認為是失智症,將病人送至醫院檢查。地區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指出,患者透過腦部核磁共振〈MRI〉被檢查出,右腦運動區長出一顆4到5公分大的腦膜瘤,壓迫到運動區,形成相關症狀。提醒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60歲男性有腦中風、左側偏癱病史,近來更感到胸悶、呼吸急促因而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急性肺動脈栓塞所導致;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羅健洺指出,經由進行微創溶栓導管置入手術,且施打溶栓藥物後已逐漸紓緩,目前患者只需追蹤治療即可。急性肺動脈栓塞多發生在長期臥床、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熱潮紅、盜汗、脾氣煩躁等,這些是女性進入更年期常見的現象,一般使用荷爾蒙療法治療,能有效緩解症狀,但恐增加乳癌風險。藥師趙順榮建議,保持放鬆心情、多吃蔬果、少吃油炸食物,並食用DHEA保健食品,可改善更年期造成身體不適的症狀。 卵巢機能衰退 女性進入更年期台灣預防保健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騎車記得護眼!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許多民眾騎機車或單車時,未將安全帽擋風鏡蓋下或配戴防風鏡,沙塵、細砂容易吹入眼睛,甚至刮傷眼角膜,造成眼睛發癢、刺痛,嚴重恐角膜潰瘍影響視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表示,眼角膜暴露於空氣中,容易受到空氣的細菌、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