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調節負面情緒的暖心料理 跟著冰島人這樣吃抗憂鬱

冬天調節負面情緒的暖心料理 跟著冰島人這樣吃抗憂鬱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而台灣人也喜歡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韓國科學家朴容基所寫的《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書中就特別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大喝,以及特別懷念古早味。


冬天為想會想吃更多? 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


進入冬季後,人體出現的變化之一,就是比夏日裡更容易覺得餓,更想找尋有油脂、營養高的食物,這是為何呢?就以幾項科學原因來說明這一變化。


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人類擁有動物原始的本能,當天氣變冷,動物就會為了戰勝艱辛的環境而儲存養分在體內,人類也是一樣,在冬天會為了維持體溫而攝取更多能量。事實上,在冬日裡,不論是人或動物,與食慾相關的賀爾蒙分泌,像是醣皮質素(Glucocorticoid)、類生長激素(Ghrelin)以瘦體素(Leptin)等就會有所改變。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冬天的白日短、日照量減少,這不僅影響植物,也影響著人類,日照量減少會讓體內維生素D變少,使得血清素隨之減少而造成憂鬱,嚴重的話也可能導致罹患「季節性情緒障礙」(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一類的憂鬱症,所以會建議多加攝取碳水化合物以增加血清素的分泌,克服憂鬱情況,不過這一切都會讓冬季的體重不斷增加。


緩解情緒憂鬱的科學菜單 多吃這些食物會有所幫助


那麼,冬天該吃什麼呢?我建議採用冰島式。冰島的冬日寒冷、夜晚漫長,不過冰島乎沒有人罹患季節性情緒障礙,其原因在於他們攝取的飲食。冰島人很常吃魚,相較於容易感受到季節性情緒障礙的美國人來說,冰島人每日的魚類消費量多了四倍,他們常吃的沙丁魚、鮭魚等富含「Omega3」,對腦部健康有益,且具有防止憂鬱症的效果,富含油脂的魚含有維生素D,冰島人就是透過攝取這一類魚才能在寒冷、黑夜又長的冬季持續分泌血清素,所以不會引起憂鬱的度過冬日。


此外,可以戰勝冬季憂鬱情緒的飲食還有不含脂肪的蛋白質與莓類,例如葉酸、黑巧克力、火雞肉、香蕉、藍莓、樹莓與草莓等。另外葉菜類、燕麥、葵瓜子、橘子、豆類等含有葉酸,可用於製造血清素。有研究指出每日食用黑巧克力的人,相較於沒有每日食用的人來說,心情明顯較佳,這是因為黑巧克力富含抗氧化物質—多酚。


但並不建議食用砂糖含量高的巧克力飲品或是冰淇淋,因為砂糖一開始會讓人心情愉悅,但在Omega3攝取量較少的情況下,太多砂糖進入體內會使大腦鈍化,最後也會讓心情下滑;火雞肉含有被稱為色胺酸的氨基酸與褪黑素,可以幫助人們找回平靜身心;水果中的香蕉含有色胺酸與鎂,可以減緩季節性情緒障礙所引發的失眠與憤怒。


減輕孤立感的調味料 懷念古早味讓你不再感到孤單


有沒有發現,當你在想念古早味時多半都是冬天,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美國田納西州德南大學的特羅伊西(Troisi)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身為社會動物的人類,一但覺得被孤立時就會想要找尋安穩、熟悉的味道(Comfort foods),而這熟悉的味道,可能是傳統飲食、派對上吃過的食物,多數都與過往跟家人、各類社交聚會,以及照顧自己的人有關的飲食。當然,味道也會因人而異,從湯品到泡菜相當多樣,不單純只是好吃,而是人們透過這些熟悉的味道想起某些人、記起某些具有意義的事情。


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員里德博士針對飲食風味、香氣與緬懷過往進行研究,該研究發現「懷舊」是以與某個親近人物相關的事件為中心,當那個人已經不在身旁,就會透過懷舊尋找與那個人相關的一切。小時候與家人圍成一圈吃著烤地瓜與略帶薄冰的水泡菜、新婚時妻子小心翼翼做出的大醬湯、與朋友登山後一同煮食泡麵等等都是冷冽冬日裡會想起的特別回憶,這是因為它們都撒有許多稱為「懷舊」的最佳調味料。(文字提供/《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方言文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隱形眼鏡鏡片規格怎麼看? 食藥署解密:1張圖表秒懂
▸年後甩肉潮!健身房簽約注意5點 安全減重飲食10守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目前正值腸病毒流行期,罹病不只發燒、嗜睡,還可能出現肢體麻痺。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6至9月間,共發現7例腸病毒D68型感染病例,雖然目前都已康復;疾管署指出,此型腸病毒,去年曾在美國發生大規模流行疫情,患者除了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並發生肢體麻痺,呼籲民眾勤洗手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根據食藥署最新統計,國內核准的肉毒桿菌素使用量頻創新高,近七年來,從一開始的四萬多瓶,一口氣爆增到16萬6千多瓶,市場需求明顯增加。注射肉毒桿菌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必須由醫師評估和執行,如果施打不當,很容易造成肌肉的失能症狀,例如眼皮下垂,頸部呼吸困難現象等等,不可不當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北一名施小姐帶隱形眼鏡已有20年,且是電腦的重度使用者,去年開始配戴隱形眼鏡後會有嚴重異物感、視力模糊、且有時眼睛分泌物過多,刺激眼睛張不開,嚴重影響到通勤開車的安全,求診才知道,原來都是乾眼症惹的禍。 專家指出,乾眼症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隨著電子產品普及,乾眼症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暈眩可能是前庭感覺系統出了狀況,若是內耳造成的問題,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耳石症)和前庭神經炎,內耳的前庭神經發炎,多合併有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等症狀。另外也可能和前庭神經炎推測與病毒感染有關。一旦發作往往激烈到讓病人被送往急診,病人不但暈到無法走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