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季恐面臨雙病毒夾擊 陳時中:下周討論秋冬防疫緊縮

冬季恐面臨雙病毒夾擊 陳時中:下周討論秋冬防疫緊縮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北部開始明顯感受到天氣變化,全國搶打流感疫苗,所有人都擔心流感與新冠病毒雙重夾擊下,恐怕帶來重大損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藉由南半球冬季(7至9月)分析,雖然新冠疫情嚴峻,但流感疫情卻穩定低點,可能是防疫加強緣故;陳時中強調,下周將討論台灣防疫是否重回緊縮。


南北半球冬季互換新冠持續 台灣「秋冬」專案下周討論


陳時中說明,藉由南半球各國流感統計數據,包含阿根廷、澳洲、智利、紐西蘭等國,往年在7月多會升到最高點,今(2020)年則持續低點沒有發生流行,很可能在防範新冠疫情的行動中,阻擋了流感疫情散布,讓流感疫情沒有發生;但新冠疫情各國都未見降溫,疫情都仍然在持續,因此仍然需要觀察。


陳時中持續說,北半球歐美疫情未見停歇,新增病例不斷出現,顯示新冠病毒必須加強防範。下周將召開會議,討論11月中可能會有的「秋冬專案」,相關細節目前仍需要討論,包含加強邊境管制可能是1個方向,提高防疫新生活強度也是可能想法,希望能在最有效率且干預最小的狀態下,提高防疫成效。


雙病毒來襲防範僅剩2月 北半球如何發展難預測


「在7月與8月時就已經呼籲雙病毒可能來襲!」前疾管署署長蘇益仁表示,自己已接到邀請,在10月29日會參加討論會議,現在討論已經比較晚了,但有討論總是比較好,今年冬季將面對新冠與流感2個病毒侵襲,防疫舉動勢必要加強,距離流感快速爬升還有2個月左右,一定要提早防範。


蘇益仁解釋,台灣流感個案在11月左右會陸續出現個案,在12月中疫情快速成長,在1月中出現高峰,目前南半球數據可以提供我們很好的參考資訊,但北半球會有什麼發展,現在仍在未知,不能排除雙病毒同時夾擊,也有可能出現病毒競爭,有1個非常流行,另外1個則漸漸轉弱,但目前都很難推測。


流感等傳染病冬季4至5倍發威 群聚行為必須減少


蘇益仁提醒,現在許多人都已經習慣戴口罩與勤洗手,但許多群聚或商業行為,已經放鬆就很難再轉嚴,然而流感等疾病在冬季發生率,是其他季節4至5倍以上,一旦感染流感出現發燒,在醫療端要判斷疾病也會有很大困難,因此現在民眾勢必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具有群聚行為的場合,例如電影院、百貨公司、演唱會等都要小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現代人用眼過度飽受飛蚊症擾 排除病理性因素中醫有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準備結婚的準夫妻們,多數會去婚前健檢,以確保彼此身體狀況,避免日後突然發生措手不及的情況;但基本婚前健檢中關於生育部分僅包含能否生育,卻忽略更深入了解寶寶是否會有其他遺傳疾病。根據官方統計,全球因先天性缺陷死亡的新生兒約3-6%,其中約有20%是遺傳疾病造成。而為了大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剛退休的60歲周女士,老覺得腹部有嚴重下墜感,經常在大笑、咳嗽、打噴嚏,甚至運動時,發生漏尿,幾乎每天都得用護墊,進而造成尿道感染發炎。近來,下墜感更趨嚴重,一次如廁時,居然有東西從陰道脫垂出一小部分,嚇得趕緊塞回去並立刻就醫;經診斷為骨盆腔器官脫垂合併尿失禁,接受「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脊髓是人與其它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為生命中樞-腦幹之延伸,負責腦部和軀幹與四肢間的神經信息傳遞。脊髓損傷可能會發生在交通意外、跌倒或工作意外等。在損傷的急性期,病人會因為脊髓損傷的節數而有不同之症狀與表現,越高位的損傷症狀越是嚴重。除了在醫療層面的努力之餘,脊髓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86歲老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近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還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就醫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考量老先生的年紀,又合併有多項內科疾病,使用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治療,術後順利出院。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部主任黃啟宏表示,藉由心導管方式,利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