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凍卵前必讀! 中醫授獨家護卵調子宮秘方

凍卵前必讀! 中醫授獨家護卵調子宮秘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生殖技術越來越進步,「凍卵」蔚為風氣,不管目前有沒有想生小孩,這都成為一個「生育保險」的選項。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卵子數量先天已注定!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減少,所以為了將來孕育生命的需求,保存品質優良的卵子反倒是重要課題,30~35 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就可以提早規劃凍卵,然而超過39~40歲凍卵效益大幅降低。因此越早凍卵,卵子品質越好,日後成功機率也會越高

凍卵SOP 刺激排卵成熟後取出冷凍

很多人好奇凍卵如何進行?首先經由婦產科醫師評估問診,透過抽血及陰道超音波檢查,了解卵巢功能,便開始擬定凍卵計畫,一開始使用排卵針或排卵藥刺激排卵,讓多一點卵子於體內長大成熟,並透過超音波及抽血觀察卵泡是否成熟,當卵泡成熟後進行取卵手術,通常輔以靜脈注射進行全身麻醉,經由陰道超音波輔助,使用取卵針穿刺過陰道壁,抽取卵巢內的濾泡液進行取卵。取出的卵子放置集卵管中,再放入-196°C低溫液態氮急速冷凍就完成凍卵的程序了。

凍卵不等於無限延長懷孕時間 45歲子宮老化前成功機率高

卵子冷凍可長達10~15年,但是並非冷凍後就可以無限延長懷孕時間,因為子宮老化也是不孕的另一個主因,最好在45歲前解凍將形成的胚胎放回子宮,才比較有成功的生育機會。所以在凍卵前好好養卵、增強卵子品質,中醫師在此時便可以提前介入,周宗翰中醫師公開凍卵前如何習食護卵養子宮七大心法,將有助於姊妹們養出好卵與好氣色。

養成跑步與游泳的習慣

運動不僅有益身心,對子宮也有很多益處,是鍛鍊子宮的最有效運動方式,游泳以蛙式效果最佳。每週游泳2小時與跑步每天半小時便能增強子宮與卵巢的活力

早睡早起

充足睡眠養子宮,若長期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腦細胞堆積廢物而干擾「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線的回饋平衡,造成荷爾蒙失衡,子宮提早衰退,卵子品質提早老化。影響之大,不可小覷;睡覺前1個小時放下3C產品和手機、早睡、睡飽、睡好是女性健康的不敗根基!

避免久坐

久坐是骨盆循環差的主因,在辦公室坐超過6小時的上班族女性,由於久坐缺乏運動,加上持續放送的冷氣很容易有氣血循環障礙,造成子宮與卵巢調節失常。建議提醒自己每工作1小時,就站起來走動5分鐘,改善因久坐導致的氣滯血瘀。

正確避孕

避孕的觀念是適婚期女性的重要須知,由於人工流產對子宮與卵巢的危害性非常大,此外如果是非計畫性的意外懷孕,子宮也可能因未做好準備而在產前產後發生各種問題,反復多次人工流產也很容易造成宮腔感染、子宮頸或子宮腔粘連,這些都是導致以後繼發性不孕的原因,所以避孕是育齡期女性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建議使用保險套避孕,如果婦女性生活放縱,或未成年便開始性生活,容易引起陰道發炎以及婦科感染,導致子宮頸糜爛以及子宮頸癌等疾病,保險套一方面可做為避孕,也可作為第一層保護。

調卵護子宮最重要的是營養,建議多搭配魚類

多吃魚的女人美到老,深海魚類中含大量Omega-3脂肪酸,具有穩定子宮內膜的功能,Omega-3脂肪酸也有助於人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降低,使女性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有助於增加卵巢功能改善卵子品質。

多吃暖身食物

食用可以讓身體溫暖起來的食物,可以改善寒性體質,提升助孕力。常見的食物有牛肉、生薑、肉桂、芝麻、菠菜魚等含有豐富維生素。從中醫觀點來看,薑、羊肉、韭菜、核桃、桂圓、紅棗等食材的屬性溫熱,也是調理宮寒的不錯選擇。可取薑、紅棗和黑糖煮成「黑糖薑棗茶」,一般正常體質的女性,日飲1杯當作保健;體質偏寒者,每天可增量1至2杯,持續1個月,可有效改善氣血循環,祛除體內寒氣,改善寒性體質,進而增加受孕機率。

經期分階段食療

月經前、中、後三時期,若攝取適合當時身體狀態之飲食,可調節女性生理心理上種種不均,也是使皮膚細嫩油滑的美容良機。月經前煩躁不安、便秘、腰痛者,宜攝食促進腸蠕動及代謝之物,如煮熟的青菜、豆腐等以調節身體之不均狀態。月經來潮中,為促進子宮收縮,可攝食動物肝臟等,以維持體內熱量,此時油性食物及生冷食物皆不宜多吃,經期第一二天可以吃生薑炒雞肝或豬肝,多服用補血的食品促進月經來得更乾淨些。月經後容易眩暈者可在經行時攝取薑、蔥、蒜等,在經後宜多吃魚類、多筋的肉類及豬牛肚等,以補充蛋白質,增強食慾,恢復體力,調節卵巢功能。

【延伸閱讀】

現代年輕人不想生?都會人「生涯規劃性凍卵」半年內成長50%

卵巢庫存量不足 粉領族凍卵有困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20幾年前,一名父親帶著1歲多的小朋友來找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吳俊明看診,劈頭就說「小孩的症狀和媽媽很像」。經醫師詢問後發現,媽媽竟是全台因肺高壓接受肺臟移植的首例,他才驚覺原發性肺高壓會遺傳。憶及這個深刻回憶,吳俊明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也容易併發續發性的肺動脈高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全球藥物有幾十兆市場,以台灣製藥實力,外銷從百億進步數倍都不為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談到台灣製藥願景時如此表示,台灣近年成為兩大國際權威製藥組織PIC/S和ICH會員國,製藥品質與全球標準一致,外銷至美、日等七十餘國;她並透露,台灣製藥將組成國家隊,目標是將各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男大生上學時,頻繁拉肚子,起初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食不下嚥、癱軟臥床、無法上學,體重爆瘦成48公斤,後來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竟尿出菜渣,家人才驚覺不對勁,四處求醫,最後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幸好男大生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加上使用生物製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都想要一口潔白無瑕的牙齒,隨時展現自信笑容,牙齒美白為此應運而生。衛福部金門醫院牙科醫師吳彣彧指出,牙齒美白療程,顧名思義是使用藥劑將牙齒美白,使牙齒恢復原本的亮白,甚至更加白皙,讓患者擁有亮麗笑容,並建議可先進行診間美白後,再以居家美白做為日常保養。常聽到的美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