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遊前吃暈車藥 藥師提醒五大族群注意事項

出遊前吃暈車藥 藥師提醒五大族群注意事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清明連假即將來臨,防疫之餘想開心出遊,又怕暈車不舒服?許多人會提早服用暈車藥來預防不適症狀。但是,你知道嗎?暈車藥並非人人都適用!該如何避開暈車藥的用藥地雷呢?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為大家說明使用暈車藥的注意事項,藉以掌握用藥安全,旅途更安心。

暈車藥可減少接收過多訊息 避免大腦感到混亂

當您感受到暈眩、想吐等不適的暈車、暈船或暈機等症狀,統稱為「動暈症」,這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三個感覺管道:視覺、前庭覺、本位覺,三者感受的訊息不一致,使大腦感到混亂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

暈車藥能協助身體阻斷過多的訊息,減輕或避免動暈症的相關症狀。市面上最常見的暈車藥,以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品及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抗膽鹼藥品為主。

何時使用最有效?

一般暈車藥分為口服和貼片等劑型,口服劑型於搭乘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貼片至少在搭車前4小時貼於身體無毛髮處,例如耳後,才能發揮效果。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忘記提早服用暈車藥,導致藥效不佳。食藥署提醒,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因每種藥品效果與持續時間不一,若不注意可能會因過量而造成危害。

常見的暈車藥副作用包含口乾、尿液滯留、嗜睡等,許多藥品不適合與暈車藥一起服用,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同時使用,恐會加重副作用;而失智症藥品的作用機制有些與暈車藥相同或衝突,若同時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部分暈車藥可能會引起嗜睡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需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者亦不建議使用。

五大族群 不適合使用暈車藥

⑴良性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暈車藥會抑制尿液分泌,會使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狀加劇。

⑵青光眼患者:可能造成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加重。

⑶6歲以下孩童:因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不易代謝藥物。

⑷高齡者:常服用多種慢性病藥,不同藥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因肝腎機能較差,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⑸懷孕未滿3個月的孕婦

食藥署提醒:不適合服用暈車藥者,可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交通工具內相對平穩的位置,以減少動暈症的症狀。此外,購買暈車藥時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且勿將藥品分享親朋好友,以免不適合的族群在使用後產生不良影響。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炎熱的夏日將至,皮膚特別容易出狀況,尤其是在豔陽高照下,不用曝曬太久,加上戴口罩讓肌膚一下子就開始泛油光,甚至曬黑,因而夜間的保養就變得更加重要。然而下班下課回家之餘,已無力擦層層的保養品來穩定膚況,直接貼上1片不用洗卸的面膜,變成了懶人必備保養品。 《Social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戴著眼鏡,模樣斯文的的漢漢、佑佑,為雙胞胎兄弟,今年已經10歲,個性活潑,很難想像這對小兄弟為早產兒,出生時身長僅29公分,體重分別402克與420克,只比1瓶鋁罐飲料重一點。 台北榮總5月4日舉辦新生兒醫療中心開幕典禮,邀請漢漢、佑佑回娘家,漢漢媽媽表示,早產兒照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吸菸、嚼檳、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呼籲,切勿輕忽食道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平時需留意自身的不適症狀,如有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建議民眾應落實健康生活以降低罹癌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愛護地球人人有責,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更需要每個人從自身習慣做起,且根據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能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率。國民健康署表示,維護健康的地球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每個人都有責任,只要「讓你的下一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從改變每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