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切除子宮前 妳必須思考的兩三事

切除子宮前 妳必須思考的兩三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讓心理專家來完善妳的心理準備

藝人劉畊宏日前在上節目時提及,其妻子因罹患子宮肌瘤,使得他們在求子之路上相當艱辛;由此可見,罹患子宮肌瘤的女性,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還能不能受孕。據中央健康保險局統計,全台灣每年約有兩萬四千名婦女因為各種原因切除子宮,其中以子宮肌瘤切除子宮最為常見。其實,目前針對子宮肌瘤已有很多治療方式可選擇,由於切除子宮後無法生育,對於育齡女性而言,心理上必深受衝擊,若是妳正在承受子宮肌瘤折騰,同時又面臨醫師告知要將女性象徵切除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ㄧ切解千愁? 未生育、已生育心理衝擊大不同!

思考點之一:未來生不生?

子宮被視為女性象徵,除了它有別於男性外,因為子宮能生成月經,被視為延續下ㄧ代,孕育生命的溫床。林萃芬心理師表示,失去子宮,對大部份女性而言,好像就失去了具體的象徵,因此女性在切除子宮後,依年齡差異,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憂鬱、沮喪等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

而是否要切除子宮,對於未生育和已生育的女性而言,衝擊則是大不同;林萃芬心理師補充,切除子宮造成以後無法懷孕,當然會在心靈上帶來創傷,特別是如何啟齒告訴自己的伴侶,即使伴侶能夠接受,但若家族有傳宗接代的需要,此時壓力就來自整個家族;但當女性完成生育功能之後,切除子宮其實並不會影響女性這個身分,因此心理上的負擔相對較低。

因此,當面臨疾病威脅,需要面對子宮切除的選項時,第一步要思考的問題,其實是回歸自身對於「生育」選項的抉擇,並取得伴侶和家族的共識,以此為基礎,通盤考量療程的必要性與各種替代方案。

別讓心理壓力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思考點之二:適時尋求心理諮商與伴侶支持

面對像是切除子宮與否之類的重大決定,特別需要謹慎處理情緒問題,林萃芬心理師建議,大部分的女性較需要他人的關懷、支持與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從心理諮商著手,從了解影響情緒的根源,解決造成情緒壓力的原因,或藉由呼吸練習法,讓不安的情緒獲得緩解。此外,伴侶的態度也相當重要,其更是關係到日後婚姻生活是否和諧的重要因素,建議尋求伴侶理解,並請求心靈支持,這將是撫平情緒、樹立信心的關鍵。

手術 是唯一特效藥嗎?

思考點三::深入了解各種療程選擇 

以林萃芬心理師的觀察,現代社會的氛圍已十分開明,每個人都具有同理心,也充分尊重個人身體自主權,不會因為子宮切除就投以異樣眼光。因此,患者也應該充分權衡自身病況,深入了解各項療程的內容,在資訊充足的狀態下,選擇最適切的療程。

不再為切除子宮擔憂 現行子宮肌瘤治療選擇多 

隨著現代醫學療法的進步,面對常見的婦科疾病子宮肌瘤,過往醫師會依病人狀況評估,若沒有生育需求,或子宮肌瘤數目過多、不適合單顆切除者,會建議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但目前針對症狀輕微、未生育或渴望求得ㄧ子的女性,除了切除子宮外,也有了腹腔鏡切除肌瘤、以針劑型藥物抑制荷爾蒙等選擇。

此外,新型選擇性黃體素受體口服藥物也應運而生,其可針對肌瘤治療,尤其針對病患最困擾的出血症狀,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控制、並改善患者貧血的狀態。如果患者願意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也能達到肌瘤體積縮小的效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預防骨質疏鬆有方法!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骨質疏鬆症學會監事詹鼎正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疾病,先前沒有任何症狀,很多老人家僅僅以為是年老筋骨不好而掉以輕心,往往延誤治療時機。醫師呼籲,儲存骨本要趁早,並建議男性大於七十歲、女性大於六十五歲以上都要定期做骨密度檢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學童的視力健康需要我們一起守護!台灣近視率持續攀升,許多弱勢家庭的學童因經濟錯失矯正視力的機會。卡爾蔡司於109年底與衛福部合作,免費提供鏡片,鏡框與驗光由德國時尚鏡框品牌提供,一起守護超過一千名弱勢家庭學童的視力健康。蔡司台灣視力保健部暨醫療技術部總經理章平達談及企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網侵犯人權隱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日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發展,及考量大型活動具有人潮擁擠、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等特性,為降低社區傳播風險,自去(2020)年12月31日起,強化自主健康管理者之防疫規範,並透過電子圍籬防止自主健康管理者接近大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病患,來自印尼與菲律賓,入境後都入住集中檢疫所,至今沒有症狀,但分別在期滿前檢驗,與期滿後自費採檢確診;另外,英國變異新冠病毒,指揮中心再確認2株,目前台灣累積4株變異病毒,仍有6株等待基因定序分析中。 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