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別再稱長輩「老番顛」 可能是失智症惹禍

茱莉安摩爾在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扮演一位正值人生巔峰的語言學教授,但卻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精湛演出贏得評審青睞,在2015年奧斯卡頒獎典禮脫穎而出,摘下最佳女主角獎後,讓電影更受到民眾注目,同時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老年癡呆症疾病。

有不少人將失智症當作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其實它是一種疾病。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官網資料指出,失智症為進行性退化且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不僅有記憶力的衰退現象,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的退化,包含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判斷力、空間感、計算力、語言能力等。很多人都會將患者當作是老頑固、老番顛,認為年紀大都會這樣,因此忽略就醫的重要性。

台灣失智症協會官網資料說明,老化和失智的區別為,前者突然會忘了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如果進行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將測試中的物品全部記住;後者則是對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完全忘記,也無法記得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不記得自己做過測驗。

過去擔任台灣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現為北投健康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在求診案例中,當老人家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經常會聽到家屬驚訝反應說,患者對過去的豐功偉業記憶猶新,怎麼可能會是罹患該疾病?他說,當發現剛做過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對舊記憶卻如數家珍的現象,就是失智症的徵兆。

此外,蔡清標表示,有最新研究發現,五官感覺退化,嗅覺會最明顯,並經常出現在記憶退化之前發生,這也是失智的病徵之一。他補充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新一期報告,以50至60歲的年長者進行測試,利用10種常見味道如草莓、香煙、肥皂、薄荷醇、丁香、鳳梨、天然氣、紫丁香、檸檬和皮革,發現只要無法分辨其中的三種味道,日後發生失智的機率是正常嗅覺的5倍。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經建會主計處於101年8月24日發布的「經建會2012年至2060年台灣人口推計數報告」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低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逾47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超過2位失智者;民國149年失智人口將超過89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超過5位失智者。顯示在未來的47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38.1人的速度攀升。

蔡清標說,每一位失智者要由兩個人看護,美國已經將失智症視為國安問題,以美國人口3億來計算,假設罹患失智症人口占十分之一,全美就有三千萬名失智患者,需要六千萬人力照顧,耗費成本可觀。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失智問題勢必是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失智症早期可以靠藥物延緩病情惡化,但無法完全治癒,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蔡清標說,研究顯示,要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應多從事可以刺激大腦的心智活動,像是多閱讀、打麻將、學習新事物等。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李新琳 劉宇軒/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遭媒體驚爆與小15歲的護理師發生婚外情,重創防疫大將形象,王必勝本人在消息曝光後神隱,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被媒體追問有無關心其狀況時...

閱讀詳情 »

▲3C重度使用、高度近視讓台灣白內障患者越來越年輕,真走到手術這一步,一般人卻常忽略最重要關鍵,影響效果。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偉哲/高雄報導 大量使用3C產品、加上國小學童高近視率衍生出來的大量高度近視一族,醫界觀察,台灣已經浮現了新的國安危機!一年接受白內障手術人數,逼近26萬人大關,且患...

閱讀詳情 »

▲「癌后」膽管癌的致命程度直追胰臟癌,國內名醫感嘆台灣人卻對它十分陌生,缺乏警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劉宇軒/台北報導 一接觸油膩的食物就噁心嘔吐,肚子不舒服,一般人怎麼樣也想不到,這竟會是身有惡癌的症狀!在台灣,有個隱形的殺手「癌后」,罹癌後的死亡率之高,僅次於外界熟知的胰臟癌,也因為預後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雙北各冒本土個案,還有死亡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針對新增兩本土個案,目前整體疫調顯示是舊案,久遠前感染,對社區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