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讓健康歪了?醫師教3方式自我檢測 從鞋墊看出脊椎位置正不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支撐身體的脊椎,是影響人體健康中最重要的結構之一,尤其脊椎牽涉範圍廣泛,包含骨盆、髖關節也都可能被影響到,醫師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的細節注意起,觀察脊椎是否有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

該如何觀察脊椎有沒有在正確的位置上?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提供小訣竅,不妨可把平常穿的鞋墊拿起來觀察,他強調,有些人因為脊椎歪了,雙腳的施力點跟著改變,像他自己就是右腳大拇指壓力點特別重,鞋子往往都從那個地方開始壞掉。

鞋底磨損的情形大有玄機,如果磨損很平均,代表足底壓力很好,但若發現某些地方磨損得很厲害,醫師強調,可能就是結構上的問題所造成。

洪育忠說,千萬別忽略脊椎偏離位置的傷害,平時雖然只是輕微痠痛,但長久下來可能造成神經壓迫,且脊椎是人體的中心點,一旦歪了會讓關節受力不平均,導致更容易磨損,如果沒有矯正更會影響骨盆、髖關節、膝蓋等,後果非同小可。

洪育忠指出,身體是全身性的,通常脊椎正不正有些可能是先天結構問題,但也有些人是後天姿勢不良造成,雖然一開始脊椎位置跑掉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疼痛,但久不處理便會造成許多身體問題,建議平日可用以下3種方式自我觀察。

1. 腳跟角度、髖關節是否水平:當身體站挺時可以去看腳跟的角度有沒有一致,身體骨盆兩側突起來的地方-髖關節有沒有保持水平,可以拿一個水平儀或是尺量測兩邊高度是否相同。

2. 膝蓋是否對齊:躺在床上,膝蓋彎曲併攏,腳跟踩穩後,檢查膝蓋有沒有一前一後,若兩邊沒有對齊可能有長短腳的問題。

3. 身體是否駝背或前傾:背貼在牆壁前站好,通常腰跟牆壁之間會有一個空間,大約可以容納一個拳頭大,如果空間太寬可能腰過於向前傾;如果拳頭放不進去,則可能有駝背問題。

一旦發現有疑慮時,洪育忠建議,最好進一步接受檢測,釐清造成問題的原因。而除了及早發現問題點之外,平常生活中更可以做好預防,不要翹二郎腿、注意正確坐姿及站姿;此外,長時間久坐一定要注意多起身活動,想保持脊椎健康,建議多練習核心肌群、維持運動習慣,除了可以放鬆平時僵硬的肌肉,也能改善腰酸背痛問題,活化脊椎彈性。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離譜!肌無力藥包成安眠藥出貨 醫院一拆傻眼全台急追40萬顆藥

陳時中證實「接下來2天都有疫苗來」 想打第一劑的人只剩BNT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在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新增個案分布分別為台北市3例、新北市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1例為居家...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台灣盼疫苗若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下午證實,台灣政府自購的AZ疫苗再有約52.4萬劑,預定下午3點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這一批新到貨的AZ疫苗「原則上還是會朝年齡層往下開放打」,只是何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住宿式長照機構開放探視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解禁,訪客只要出具訪視前3天內的檢驗陰性證明,就開放可以進入住宿式長照機構探視親友,但每次以3人為限。但目前疫情還在中高風險名單內的台北市、新北市不開放。 指揮中心公布的住宿式...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曾說為「3+11」政策負責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時,似乎因為媒體提問時的一句「3+11破口」觸動敏感神經,開口強調他要澄清一下,「沒有所謂的3+11破口!」、「3+11政策並沒有影響到社區,並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