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讓胰臟、血管受不了!血脂肪過高 當心癌王找上你

別讓胰臟 血管受不了!血脂肪過高 當心癌王找上你

圖/TVBS提供

癌王「胰臟癌」難發現、擴散快,有高達85%胰臟癌患者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因罹患胰臟癌過世的名人不少,聯安創辦人李文雄26年來致力於推廣預防醫學,力求養生,力行健康飲食,並無不良生活習慣。2018年接受高階影像健診,卻在胰臟發現腫瘤,日前因胰臟癌辭世,震驚醫界!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提醒,平時一定要做健康檢查,千萬不要駝鳥心態。不管驗血、驗尿,或者是糞便檢體等等。如果空腹血糖突然飆高,就要特別注意,可能與胰臟代謝異常有關!

胰臟癌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是因與其他癌症相較,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極低,只有9%!也就是說每100名胰臟癌確診病患當中,5年內會走掉91位,說是「九死一生」的癌症並不為過。目前治療胰臟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刀,但有高達85%胰臟癌患者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即便開完刀,兩年之內會復發的還有8成!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解釋,胰臟癌之所以不易發現和診斷,其中一個原因和構造有關。由於胰臟是一個約12-15公分長的器官,胃就擋在正前方,如果胃裏頭有空氣,超音波就沒辦法看到,可能只照到頭、中段跟尾段,沒有辦法看到全貌。好心肝胃腸肝膽科林姿伶副院長建議,若胰臟有問題,可以做核磁共振,若胰臟癌指數已經很高,或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已經有看到東西,可以選擇做準確性較高的內視鏡超音波。

胰臟具有分泌胰島素及消化酵素兩大功用。不管胰臟癌長在哪個位置,只要擋到消化液分泌,胰臟自然會有悶痛及不舒服感。因為胰臟與胃均是消化器官,胰臟又在胃的後面,很多人剛開始胰臟有問題的時候,會以為是胃痛。要分辨是胰臟痛還是胃痛,江坤俊表示,當胃出問題時,彎腰、打噴嚏等動作,會增加腹腔壓力,此時平躺可稍微紓緩;但胰臟出問題,反倒是彎腰較能緩解疼痛,因為往後平躺壓力會比較大,讓病灶加壓增加不適感。而腫瘤長的位置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60-70%的胰臟癌發生在胰臟頭部,造成膽汁淤積下不來,病患黃疸多因皮膚變黃眼白變黃,甚至解灰白色糞便就醫;腫瘤長在中間或尾端,早期沒症狀,表現輕微消化不良或胃痛、背痛,通常很容易被忽略,等到腫瘤吃到旁邊的神經之後,背的疼痛會加劇,大部分的病人通常也是出現背劇痛的情形才就診,但常常都已經是末期。

別讓胰臟 血管受不了!血脂肪過高 當心癌王找上你

圖/TVBS提供

胰臟癌六大危險因子,與健檢報告裏頭有些紅字相關!由於酗酒以及喜食高熱量食物,會有引發胰臟炎的可能,當胰臟一直出現發炎情況,表示細胞一直在破壞,一次兩次修復錯誤,細胞就可能變成癌細胞,也會使患者的三酸甘油酯暴增!中研院研究也發現,超過94%的胰臟癌病人會出現KRAS基因異變,遺傳基因導致的罹癌風險可高達一般人的30至40倍。另外,健檢時也可癌症篩檢CA199數值,患有胰臟癌的病人中,有85% CA199數值都是高的。糖尿病患者健檢也需注意血糖值,血糖高會驅使正常的胰臟細胞轉成胰臟癌,讓胰臟癌長得更大。好心肝胃腸肝膽科副院長林姿伶也提醒,脂肪肝也是胰臟癌的引信!三軍總醫院根據健保資料進行研究證實,患有脂肪肝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提高2.63倍,及早透過腹部超音波揪出是否有脂肪肝的情形,降低罹癌可能。

想要透過正確飲食 ,降血脂非難事!營養師周佑庭表示,多吃含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例如:白蘿蔔、香菇;卵磷脂,例如:非油炸的黃豆製品及植物固醇,例如:青花菜、白花椰菜、高麗菜,可幫助降血脂保護心血管。要了解更多「胰臟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別讓胰臟 血管受不了!血脂肪過高 當心癌王找上你

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院內感染再傳壞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新增1例確診個案,為第34例「同病房不同病室(即同一樓層相鄰的不同房間)」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5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判斷是第34例的衍生病例。 指揮中心表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去年4月開放癌症免疫新藥適用8癌別、11種適應症的病人,救命效果究竟如何?健保署今(3)日公布最新治療成果數字,總體反應率僅約2成4,針對這批治療有效者,健保決定放寬多給付1年的藥費,以達到「永久有效」。另外,胃癌、肝癌的免疫新...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肺癌患者有好消息!健保署今(3)日宣布,經「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把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3代標靶新藥納入健保,目前健保已經與藥廠議價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只要藥費支出能壓在1年2億內,最快...

閱讀詳情 »

▲(照/振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水準又破世界紀錄!107歲的陳爺爺5年前因主動脈瓣問題,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手術成功後,迄今已打破過去全世界醫學報導仍健在、最高齡接受過TAVI手術的104歲人瑞紀錄。替他執刀的振興醫院表示,該院經驗即便是極困難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