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讓青光眼偷走你的視力 尤其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慎防

別讓青光眼偷走你的視力 尤其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慎防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70歲女性個案,20年前曾經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結果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仍然頭痛欲裂,醫師曾經懷疑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頂多抒解10多分鐘,經常頭痛到必須靠著牆壁才行。後來確診青光眼,幸好在藥物控制下控制眼壓,假使未能即時治療,否則最嚴重恐導致失明。


視力殺手與小偷「青光眼」 睡一覺就失明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2名,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較為急性,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起床就喪失視力。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視力的殺手」或「視力的小偷」。


眼球房水排出受阻 眼壓高易發噁心嘔吐眼球劇痛


陳賢立解釋,青光眼簡單來說,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人眼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至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


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醫師呂大文補充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至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


青光眼只能延緩視力喪失 規律用藥避免持續惡化


呂大文強調,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


呂大文補充,國防醫學院實驗室在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目前青光眼較新藥品,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開發出雙效眼藥水。


40歲以上有家族史 每年應定期檢查


呂大文建議,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賢立醫師也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幹細胞醫療應用大未來 超出你的想像多更多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劉姓女士,五、六年前發現臉頰近耳朵下方有花生米大小凸起物,不痛不癢,以為是粉瘤而不在意。後續曾感覺疼痛而就醫,但檢查是良性,加上結婚、生子與事業兩頭燒,沒心思去注意。一年多前,凸起物竟開始變大,變成像個包餡湯圓,才驚覺必須就醫,確診為腮腺腫瘤。腮腺受感染俗稱「豬頭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2歲大的曾小妹,有雙靈動的眼睛加上特別白皙的臉蛋,總讓人忍不住想捏捏臉頰,但最近曾小妹相較於幼兒園其他孩子,顯得有些食慾不振、病懨懨的狀況,令家人十分焦急。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給予連續口服鐵劑治療半年後終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從前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念...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隨著天氣日漸高溫,新冠病毒疫情趨緩,防疫人員又開始擔憂登革熱大爆發。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高齡、低血壓、咳血、糖尿病與長期臥床為登革熱患者5大死亡危險因子,症狀超過3項以上,死亡率更高達4成5。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表示,登革熱又稱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37歲美麗女老闆A小姐,與人談生意時一面喝魚湯,一個不小心喉嚨竟被魚刺給哽住,此時她看到餐盤裡還有地瓜,突發奇想連吃好幾塊地瓜,想藉由地瓜纖維牽絆魚刺希將魚刺吞下,但喉嚨到胸口突然間卻感到一陣劇痛,胃鏡檢查發現魚刺不知去向。吞食法很危險魚刺哽到要小心安南醫院副院長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