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這樣做!痛風每月狂襲猛吞止痛藥 男子腎臟差一點報銷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痛風一發作,自行猛吞止痛藥,小心傷腎!一名60多歲男性,身體檢查發現警訊,被告知可能已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嚇得趕緊就診,醫師仔細問診,原來男子雖然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這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幾乎每個月就有2到3次的關節腫痛,但卻只買止痛藥來吃,沒接受治療,結果造成腎臟的負擔。

男子就醫時,血液檢測尿酸值為9.3(正常值2.6至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1個月後痛風就未再發作,各項數值也下降。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背後兇手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其中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可能有2原因,一是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及變形。

何一成說,痛風發作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1周緩解,可能1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

何一成提醒,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雖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則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此外,尿酸鈉鹽結晶會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建議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勿過多食用含普林食物,每日喝足量水分,並評估使用藥物預防。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無症狀少年「普篩」確診 兩輪病毒培養結果出爐!陳時中這樣說

牛津研發疫苗喊停揭露全因「脊髓炎」! 陳時中坦言各國都變保守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不知道要每半年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檢查牙齒、牙齦健康狀況,以致於感到牙酸痛、牙齦腫脹才掛號就診,此時可能已經有嚴重蛀牙、牙周病,或甚至牙齦萎縮等症狀。 當代牙醫醫療體系當代牙醫診所院長葉立維是牙周專科及植牙專科醫師,牙周病治療經驗豐富。他提到,門診時除了牙周病...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六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疫情不但改變了生活習慣,也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學童觀看螢幕時間拉長,近視度數不斷攀升,實在令人擔憂。 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寒暑假本來就是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尤其去年又經歷了數月的三級警戒,孩子們突然被迫改變學...

閱讀詳情 »

記者黃信峯/綜合報導 某科技業50多歲的部門女主管,對同事冷言冷語及責備,嚴重時候甚至拍桌大吼;但共事許久的同仁表示,之前的她不是這樣的個性,也因此建議她尋求專業醫師幫助,最後得到的結果為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所以容易在情緒不穩定。此情況自身不易察覺,也須仰賴身邊親友同事們的幫忙提醒。 熟齡女性的「更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