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到底要睡多少時間才夠?名醫江秉穎:「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這2關鍵...

自己的睡眠自己救名醫江秉穎睡眠時間的長短是由基因跟環境的互動決定

各年齡層所需的睡眠需求量及其影響因子各有不同,民眾宜破除「每個人都一定要睡八小時」以及「長者不需要睡那麼久」等迷思。很多人都會問,到底要睡多少時間才夠?睡眠時間的長短是由基因跟環境的互動決定。從常態曲線分佈來看,亞洲人的睡眠時間大多是七個半到八個半小時。一般人該睡多久,一定要睡滿八小時嗎?其實並沒有一個共通的標準。瑞士洛桑大學一群學者的研究論文「How much sleep do we need?」發表於權威性刊物《科學(Science)》,其結論指出,睡眠的需求量取決於基因和環境的互動,也就是,基因需要有環境的配合,才能表現出特徵來。

到底要睡多少時間才夠?名醫江秉穎:「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這2關鍵...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一般人該睡多久,一定要睡滿八小時嗎?其實並沒有一個共通的標準。亞洲人的睡眠時間大多是七個半到八個半小時。

 

許多歷史人物睡眠時間很短,仍然生龍活虎,白天不會有任何身體負擔與疲倦感,舉例而言,拿破崙通常睡三、四個小時,他的短眠基因在東征西討的環境需求下,讓睡眠時間較一般人大幅縮短。愛迪生平均每晚睡四個小時,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德國哲學家康德、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也都是夜間短眠幾小時即可。

不必要是偉大的人物和場景,尋常人物也可能有短眠基因,現在三C電子產品盛行,有些人玩電子遊戲經常玩到半夜、或是熬夜通宵打牌而不覺倦怠,學者預估,美國具有這種短眠基因的人約佔百分之一

對於一些人撐很久才去睡覺(譬如趕報告),已經犯睏了還是勉強撐到半夜沒睡,這種情形屬於「睡眠剝奪」,不是短眠。因工作太忙而強迫自己不睡覺,這樣也會影響專注力,欠下睡眠債。少眠會使得反應力變差,對在學的學生影響很大。芝加哥大學研究顯示,學生常熬夜「開夜車」,創造力、記憶力會變差,產生惡性循環。此時,反應力如果也變差,此時做任何事或在馬路上都會非常危險。

到底要睡多少時間才夠?名醫江秉穎:「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這2關鍵...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於一些人撐很久才去睡覺(譬如趕報告),已經犯睏了還是勉強撐到半夜沒睡,這種情形屬於「睡眠剝奪」,會影響專注力,欠下睡眠債。

 

年長者不需要太多睡眠嗎?研究指出,年齡越大,晚上的睡眠可能會越少,但許多長者白天會打瞌睡,整天的睡眠總時數統計下來並沒有減少太多。一般而言,年齡會影響睡眠,新生兒一天有二十個小時在睡覺,四歲時一天約十二小時,成年以後較穩定,每天約七、八小時。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時鐘讓身體對睡眠的需求縮短,同時熟睡期縮減,夜間被干擾時容易醒來。一個人要有穩定的生理時鐘,最好的方法是在固定時間起床。

 

到底要睡多少時間才夠?名醫江秉穎:「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這2關鍵...

本文節錄:【自己的睡眠自己救】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江秉穎

2013年起在台北榮總擔任副執行長,共同建構世界一流的睡眠醫學中心;2016年起擔任康寧醫院副院長,組織該院「睡眠醫學與養生中心」,引進先端睡眠診療方法與儀器,達到多元專業又有效率的治療方法。

 

經歷

  • 台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副執行長暨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歐盟先驅睡眠醫學專科醫師(Grandparent Somnologist)
  •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耳鼻喉部客座教授
  • 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醫學中心研究員
  • 台灣大學智慧生活中心(INSIGHT)睡眠科技研究群主席
  • 台灣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際智慧養生園區 總召集人
  • 台灣科技部 睡眠科技產學聯盟(STC) 主持人

 

現任

  • 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 德國總會 暨 台灣分會 理事長
  • 美國創新醫療與健康科技研發中心(IMHTC) 共同創辦人
  • 衛福部 醫療新南向基礎架構計畫 總主持人
  • 國立陽明大學 睡眠研究中心 執行長
  • 美國史丹佛大學台灣校友會監事
  • 台北康寧醫院、中山醫院、IMHTC 亞太營運中心門診部『思維诊所』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 主治醫師

相關推薦

近期移工群聚感染案頻傳,為避免移工成為防疫破口,各縣市均開始針對移工的防疫安全訂定相關措施。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通報刑事警察大隊協尋1名逃逸外籍移工,而該名移工還是失聯的確診對象,為避免發生隱性感染傳播,刑事警察大隊立即組成專案小組追查行蹤,循線至桃園市龜山區1處社區藏匿住所,經協請桃園市政府衛生局...

閱讀詳情 »

苗栗科技廠爆出移工群聚感染,第三級防疫警戒至今仍然未看到盡頭。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台灣本土確診病例致死率從5月中約1%多,最近已經攀升到2%左右,高出全球平均。對此,台大癌醫副院長王明鉅昨指出,維持三級警戒、不封城的代價,死亡人數只會愈來愈高,他呼籲政府,必須立即建立大量檢測,並考慮「準四級」停班...

閱讀詳情 »

故事從Jasmin青春年華的23歲開始… 因為一場失去摯愛的傷痛,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座旅程碑,前進瑞士提升自己的專業,從美容到形體芳香療法,同時也向外國人學習了陰陽五行學說! 之後,從馬來西亞到臺灣,在臺灣生活與工作的30年裡,她的生命非常的精彩,精進的運用了陰陽五行學說在教育培訓職場上,從美容,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大爆發後,面對似乎永無止境的三級警戒,加上每天盯著確診、死亡人數一顆心上上下下,不少人都覺得生活的氛圍變得緊繃,緊張、壓力大,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你的壓力破表了嗎?臨床心理師建議,此時不妨學習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