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顆第三磨牙。因為這四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征,故稱它為“智齒”——智慧之齒。
其實,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眾所周知,“用進廢退”是生物進化論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智齒就是極好的例證。智齒,學名第三 大臼齒,俗稱智慧齒,立事牙,盡頭牙, 是口腔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如果全部生長出來一共4顆,上下顎各兩顆,一般是於16歲或之後才生長出來。相較於幼兒時期長出的乳齒與兒童時期更換的恒齒,智 齒通常是在人類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時才長出,因而得名。在智齒的生長方面,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20歲之前,有的人40、50歲才長,有的人終生不長,這都 是正常的。而且四顆智齒也不是都必然會長全,某些人的智齒可能隻長1至2顆,有的智齒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生長,這種情況稱為智齒阻生。智齒的位置從門牙牙 縫開始,由一側門牙向裡數牙齒數目,如果有第八顆牙,它就是智齒。
智齒是如何生長的?
在青春後期,頜骨發育到接近成人大小。但有些人頜骨還不夠大,沒有足夠位置供智齒萌出。智齒就會阻生在頜骨內,向其他方向生長。可能隻有部分牙 冠露出牙齦,或完全埋在頜骨裡。牙根可能變形或向上頜竇或下頜骨神經所在部位生長,這很危險。智齒生長的方向由於空間不足,阻生的智齒就向各種不同的方向 生長,一般與鄰近牙齒形成角度。可以向著鄰近牙齒生長(近中呈角阻生),遠離鄰近牙齒生長(遠中呈角阻生),也可以水平或垂直阻生。智齒引起的疾病智齒生 長的位置特殊,給它的清潔和治療帶來許多問題,常引起的疾病有齲齒(俗稱蛀牙)、牙周炎、牙髓炎:由於智齒在最裡面,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潔,容易產生蛀牙, 且智齒往往由於萌發空間不足出現脹痛,還會侵犯鄰牙,造成牙疼。由於沒有對咬牙,有時智齒會過度萌發,進而影響咬合;還有時會萌發不足成為阻生齒,引起牙 列不齊,冠周間隙感染,張口困難。智齒是第三大臼齒,對相鄰的第二磨牙有重要影響。由於大多數智齒是前傾阻生的,約呈45度角頂在第二磨牙上,從而形成一 個牙冠夾角,容易嵌塞食物,久之導致第二磨牙齲壞,甚至牙髓炎,就算沒有那麼嚴重也會影響第二磨牙的壽命。智齒的拔除牙齒要盡量保留,能不拔則不拔,因為 拔牙可能會傷到神經和記憶力。
因此,很多人常問:該不該拔掉智齒呢?通常,牙醫會基於下列幾點理由,建議拔掉智齒:
1.蛀牙:如果智齒蛀牙,除瞭很簡單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補之外,那些鄰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術,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療的,我們一律建議拔除,杜絕後患。
2.侵犯鄰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醫以X光診斷得知。通常智齒萌發的空間不足,而會倒在第二大臼齒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齒清潔不易,甚至是牙齒部分吸收的現象,造成患者不舒適或牙疼。
3.空間不足:智齒在人類的演化史上,是屬於消逝狀態。因此牙弓也越來越小,空間不足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以萌發的時候最能感覺到腫脹、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為不能忍受這種疼痛感,而決定拔掉智齒。
4.清潔不易:由於空間不足的關系,智齒常長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潔牙齒的困難,以致發生蛀牙現象。
5.沒有對咬牙:前面提過,不是每個人四個智齒都會長齊的。所以,智齒的對面,如果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的話,有時會發生智齒過度萌發,進而影響咬合。
6.阻生齒:通常這是最討厭的一種,牙醫會覺得很難搞定,但病人卻不一定有感覺,因此忽略瞭。這一種類型的牙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裡面,如果會痛,或是診斷會有病灶發生的時候,就需要拔除瞭。
可保留的智齒說完瞭該拔除智齒的情況之後,或許你還有疑問:如果都沒有癥狀,是不是就不需要拔呢?如果是站在醫生的立場,他通常會建議你拔掉,以避免產生後患,所以是一次痛,終生免疫。不過,如果你覺得智齒沒有妨礙你,那麼,你可以自己決定,到底要不要拔掉它。
什麼樣的智齒值得保留呢?
1.位置比較正,預計能正常萌出者。
2.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智齒沒有齲壞者。
3.有對咬牙的智齒。
拔智齒需知如果要拔掉智齒,一定要找專業牙醫。並且,拔牙後應該註意:
1.通常拔的時間越久,腫脹的時間也會比較久,尤其是阻生齒。
2.一小時內,所有的血水、口水都要吞下。不可漱口,以幫助血液凝結,傷口復原。
3.回傢以後,先冰敷一個小時,之後再不舒適,則用熱敷。
4.如果有發燒現象,第二天可請病假休息。
5.在牙齦發炎時不適合去拔掉智齒,應服用消炎藥等炎癥消除後再去拔牙。
6.女生 月經期間不能拔智齒。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拔智齒 瘦臉第二大臼齒銀杏功效 記憶力第三大臼齒根管治療 痛消炎藥 英文消炎藥 抗生素d27 消炎藥特技摩托車 進化論大腸癌前兆 20歲根管治療 牙套20歲 韓劇20歲 李起光根管治療 後遺症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第二大臼齒缺牙根管治療痛多久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第二大臼齒蛀牙第二大臼齒拔掉
相關推薦
新冠肺炎有後遺症? 台灣首例出院後肺有類SARS病變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留下的後遺症有多嚴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21)日透露,以國內第1例個案為例,2月6日痊癒出院迄今,電腦斷層掃瞄顯示仍有些許肺部纖維化的變化,且肺功能也尚未恢復,看起來跟過往的SARS、H7N9病...
閱讀詳情 »第25例探病「停留5分鐘」就染疫! 陳時中曝急追醫護154人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死亡白牌車司機一家一桌子吃飯已有5人確診之後,昨才公布的第24例北部60多歲婦人一家今(21)日也傳出疫情擴散,包括其26歲的同住小女兒及20歲的外孫女雙雙確診,其中外孫女甚至沒跟婦人同住,只是在2月11日到醫院探病「短暫停留5分鐘」,陳時中強...
閱讀詳情 »26例了!北部6旬婦再傳2人 同住小女兒 外孫女探病待5分鐘也染疫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4例又傳2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下午公布,國內又爆2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正是日前公布第24例的外孫女(第25例,20歲)及同住小女兒(第26例,40多歲)。目前該起家庭群聚相關接觸者多達391人,...
閱讀詳情 »嗜米酒配小魚乾變「腹」爸爸 熟男竟只差一步就要洗腎
▲醫師叮囑患者調整飲食。(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50歲男子,每逢與朋友聚餐,就會大喝一場,愛喝米酒配辣炒土豆小魚乾,長期下來,中廣型肥胖讓他成為「腹」爸爸,更因尿酸高合併痛風症狀,三不五時就得到藥局買止痛藥,最近痛風發作頻繁,就醫抽血檢查,赫然發現腎功能已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