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前列腺癌偵測不易 MRI能精準揪出「最惡性腫瘤」

前列腺癌偵測不易 MRI能精準揪出「最惡性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根據健保署2018年資料統計,台灣男性前列腺癌(又稱攝護腺癌)發生率是第五名,約有6,600位新病人平均診斷年齡是72歲。前列腺癌的發生和年齡有很大關聯,身體逐漸老化,容易發生細胞突變進而產生癌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常務理事、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影像診療科主任、台灣前列腺影像工作群主席王俐人教授表示,隨著影像學科技進步,對於前列腺癌的診斷與治療,磁振造影提供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夠精準判別分期以及揪出惡性腫瘤位置,還能夠監控病人在治療前、後前列腺癌的變化,給予病人最妥善的治療方式。

磁振造影精準揪出惡性腫瘤 降低手術造成傷害

一般前列腺癌是以肛門指診和經直腸超音波檢查,也可透過抽血來檢驗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一旦病人經抽血發現PSA數值過高,則可能是癌症,但是初期癌症並不易檢驗,且PSA數值高的人,也有可能單純是攝護腺肥大,因此王俐人教授表示,「若要精準定位及診斷前列腺癌,磁振造影(MRI)是最好的,甚至比超音波、電腦斷層(CT)都要更清楚。」

磁振造影精準的特性不僅用於定位腫瘤位置,王俐人教授指出,還有助於進行病理切片時更加準確,讓病人免於承受反覆手術的風險;或在多發性前列腺癌患者佈滿的腫瘤中,找出「最惡性」的腫瘤,打破以往限制,精準揪出兇手,獲得最適切的治療。

王俐人教授進一步說明,透過磁振造影還能提供醫師與前列腺癌患者進一步評估治療的方式,透過影像判定目前腫瘤的擴散及分佈程度,例如有些腫瘤切除後恐連帶影響性功能,此時即有依據讓醫病事先討論治療模式,也許改以賀爾蒙治療,避免手術造成傷害,滿足病人對於治療的期待。

而且,過往磁振造影只能用來判別前列腺癌的期別,但現今科技進步,還可利用於判斷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並以國際通用的標準評估方法「PI-RADS」系統,以1到5分判別罹癌的可能性,越高分機率越高。


前列腺癌偵測不易 MRI能精準揪出「最惡性腫瘤」

核磁造影有助於準確監控病人狀況 但「這些人」不適合做

王俐人教授強調,前列腺癌跟其他癌症相比,死亡率並不高。根據調查,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死因通常是其他疾病,且由於「腫瘤生長速度怠惰、緩慢,大概十幾年才長一點點,難以擴散,因此並不是診斷就一定要治療」,若不是極度惡性的腫瘤,會選擇以積極監控(Active Surveillance)的方式與其和平共處。當患者是以積極監控的模式,磁振造影也發揮著「以非侵入性方式監控病人狀況」的特性,輔助判斷前列腺癌是否惡化。

若病人已經完全摘除前列腺,其中15%的病人會復發,如果摘除後PSA數值又再度升高,恐怕是走上復發之路。有可能是局部復發,或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等「全身性復發」,針對不同復發的狀態,必須施以不同的治療方式,王俐人教授說明,磁振造影對於判定前列腺癌是否為局部復發的精準度非常高,若不是局部復發,極有可能是全身性復發。

不過,不是任何人都適合使用磁振造影,王俐人呼籲民眾,有些退伍榮民體內可能還殘存彈藥碎片,由於是金屬製,且磁振造影擁有高能量的電磁波,恐怕讓碎片在身體裡亂竄;安裝心律調節器的病人,必須與醫師討論調整電波,否則會受到干擾。同時也建議不要化妝,或是身上有刺青、佩戴金屬耳環、鼻環、肚臍環的民眾都需注意,電磁波是熱能,可能會引發局部燒傷。

【延伸閱讀】

低侵襲性的微創治療主流 放射線介入性治療技術多樣

搶救缺血性腦中風 腦部取栓24小時救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現今人手一支手機,早也滑晚也滑,眼睛遲早滑出一堆問題,愈來愈來年輕人有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這些眼睛老化疾病與長期間、近距離使用3C都脫不了關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蔡景耀醫師指出,國內最新調查發現,高達8成國人沒有定期檢查眼睛的習慣,就算感到眼睛疲勞、眼睛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六輕造成千名過敏兒!台大最新研究發現,六輕工業區的高濃度二氧化硫暴露,增加居住在鄰近麥寮鄉、台西鄉與東勢鄉的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的風險,分別高出2.74倍、2.53倍、1.6倍,推估共造成1386名過敏兒。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環境》國際期刊。 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乖乖打疫苗,流感不再來!為加強民眾接種流感疫苗觀念,疾管署推出限量1萬2千份的「白乖乖」防疫聯名包,將提供全國22縣市衛生局,做為推廣流感疫苗接種宣導之用。 流感疫苗接種 今年較踴躍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10月1日至10日為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達121萬劑,較去年同期...

閱讀詳情 »

過勞——勞心還是勞力 一般人因為過度熬夜或工作過多、休息太少而出現的各種不適,其實仍然屬「疲勞」的範疇,與肝臟功能異常並無太大關聯。有的人甚至聲稱自己「累到連肝都在痛」,但其實肝臟並沒有神經,不可能讓人產生痛覺。肝臟若真的出問題,右邊肋骨下方(肝臟所在之處)會腫起來,但那已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