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5歲黃先生,11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俗稱小腸中風,術後失去了所有的小腸,雖保住性命,但吃完即瀉完全無法吸收,確診為腸道衰竭,11年來必須仰賴點滴維持基本的水分與熱量,日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成功協助小腸移植,病患目前已能逐漸順利進食,提高生活品質。

 

臺北榮總創下建院60年來新紀錄,完成第1例小腸移植案例,移植團隊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表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以及醫療團隊執行的能力與規模。

 

長期因高濃度營養劑注射所引發的併發症,例如反覆菌血症、大靜脈栓塞,必須反覆的進出手術室與血管攝影室,更換續命的中央靜脈導管,11年來黃先生發生了無可計數的菌血症及休克、大靜脈發炎栓塞,腎臟功能受損,免疫功能失調誘發猛爆性B型肝炎,隨時面臨生死攸關的威脅。

 

此次小腸移植手術,臺北榮總外科主任龍藉泉率領團隊經過多次推演擬定計畫,在摘取捐贈者小腸時,受贈者的移植手術也同時進行,需在最短的器官缺血時間內將小腸植入。移植團隊良好的默契克服了困難的腹腔沾黏剝離,完成了精密的動靜脈血管與腸道重建。

 

目前黃先生已逐漸開始進食並且順利轉到移植病房,透過定期內視鏡與腸道切片檢查,預防術後常見且棘手的急性排斥,也讓進食節奏與免疫抑制藥物劑量調整時能有所依據。植入的小腸發出充滿活力的腸音,盡責地吸收水分與營養,黃先生與整個醫護團隊都覺得充滿了信心與感動,並且在移植後30日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治療,術後50日順利出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民眾對腦部手術總抱持著很大的恐懼,能不開就不開。只不過,如果服用的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劑量也日趨增加,卻無法有效控制發作的「頑固性癲癇」(或稱藥物抗性癲癇),實在就不宜拖了!現在已有新的手術診斷與治療工具可輔助,既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機率,也能提升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近幾年心肌梗塞案例頻仍,每年接近五萬人罹病,近八年心肌梗塞發生人數更增加了8%,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面對心血管問題,千萬不可以輕忽。新竹一名38歲的壯男,平時除了愛好登山之外,也參與各式馬拉松活動,且生活習慣保持規律良好,唯長久積累的抽菸惡習令人擔心。日前,他突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兒童視力教練防近視惡化!台灣近視有近視三高「低齡發生率高、全國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例高」問題,中華民國愛盲協會攜手鏡片品牌,推出「兒童視力教練」公益計畫,針對6-15歲學齡兒童,提供長期的視力全程照護並全額補助。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理事長何一滔醫師表示,近視不及早介入,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提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灰指甲!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等,但要注意的是,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