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5歲黃先生,11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俗稱小腸中風,術後失去了所有的小腸,雖保住性命,但吃完即瀉完全無法吸收,確診為腸道衰竭,11年來必須仰賴點滴維持基本的水分與熱量,日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成功協助小腸移植,病患目前已能逐漸順利進食,提高生活品質。

 

臺北榮總創下建院60年來新紀錄,完成第1例小腸移植案例,移植團隊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表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以及醫療團隊執行的能力與規模。

 

長期因高濃度營養劑注射所引發的併發症,例如反覆菌血症、大靜脈栓塞,必須反覆的進出手術室與血管攝影室,更換續命的中央靜脈導管,11年來黃先生發生了無可計數的菌血症及休克、大靜脈發炎栓塞,腎臟功能受損,免疫功能失調誘發猛爆性B型肝炎,隨時面臨生死攸關的威脅。

 

此次小腸移植手術,臺北榮總外科主任龍藉泉率領團隊經過多次推演擬定計畫,在摘取捐贈者小腸時,受贈者的移植手術也同時進行,需在最短的器官缺血時間內將小腸植入。移植團隊良好的默契克服了困難的腹腔沾黏剝離,完成了精密的動靜脈血管與腸道重建。

 

目前黃先生已逐漸開始進食並且順利轉到移植病房,透過定期內視鏡與腸道切片檢查,預防術後常見且棘手的急性排斥,也讓進食節奏與免疫抑制藥物劑量調整時能有所依據。植入的小腸發出充滿活力的腸音,盡責地吸收水分與營養,黃先生與整個醫護團隊都覺得充滿了信心與感動,並且在移植後30日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治療,術後50日順利出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疫苗運抵台灣,醫事人員列為最優先接種對象。擁有2萬多名員工的長庚醫院,在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的領軍下,超前部署成立「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由邱政洵副院長擔任總指揮,進行任務分組,並規劃三階段接種作業流程,讓員工對於疫苗有公開、透明的認知,進而能安心放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小倩(化名)與丈夫結婚多年,夫妻倆一直希望有一個孩子,但努力了幾年仍然沒有結果,便主動向醫師求助。在醫師建議下,使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終於順利懷孕,夫妻雙方十分開心。但在懷胎24週時,某天小倩突然感覺不到腹中寶寶的胎動,緊急就醫檢查發現寶寶竟「胎停」!為確保母體的安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戴口罩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降 腸胃炎患者反增加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個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位。今年最特別的是,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