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助聽器、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感到聽力越來越吃力時,許多人會開始選用輔助工具,想讓溝通更加順利。但市售助聽產品龐雜,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先助聽器,再電子耳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方德詠說明,事實上,人工電子耳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聽力障礙患者,主要用在雙耳有重度或極重度聽力受損者,且臨床上多是使用助器聽後,仍無法得到幫助時。另外也有案例是兩種輔助器材,同時使用於雙耳之中。

在費用部分,一只電子耳的價格約為新臺幣80至100萬不等,需動刀植於耳內,術後調頻過程相對複雜。

方德詠醫師進一步表示,植入人工電子耳後,患者通常需要3個月至3年不等的復健期,原因在於電子耳是以電訊號來刺激聽覺神經,屬於一段一段的頻率範圍來刺激,但生活中音頻其實相當廣泛,從低到高,因此配戴後會和實際音質有所落差。

簡單來說,人工電子耳,在患者的耳朵裡,聽起來可能會類似機器人在說話。由於個人的適應性與本身內耳受損狀況不同,或者本身有沒有聽過正常的聲音,都會影響到所需的復健時間。

電子耳的運作過程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裝置設計上人工電子耳附有一個麥克風、攜帶式或耳掛式的聲音處理器,而耳內則有接收器和電擊極裝置,會透過手術裝設於耳後的皮膚下及內耳耳蝸內。

麥克風則是用來接收聲音,傳至語言處理器,將聲音進行數碼、編碼等處理,接著再經導線傳到傳輸線圈,這些訊號經由無線電再傳到皮膚下的接收器,刺激耳蝸內的神經纖維,訊號會藉由神經的刺激,傳到大腦的聽覺皮質,使患者產生聽覺。

方德詠醫師表示,是否適合配戴人工電子耳,因人而異,建議應與專業的醫生加以討論,確定哪種方式較佳,再進行相關手術。

 

【延伸閱讀】

聽嚨嘸!這些現象是重聽的前兆?

小心入口!食物中的隱性危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翻攝39yst   在台灣,無論是上班族或學生,絕大多數都有腰痛,脊椎不舒服的毛病,其實這都是我們日常習慣所造成的,脊柱變形是脊柱疾病的致病根源。下面小編為大家說說八個最毀腰的習慣,你一定中招了,差別只在於中幾招而已! 1. 久用電腦 翻攝aiweibang,下同 工作、上網、遊戲,人們...

閱讀詳情 »

蕭亞軒 據台灣媒體報導,蕭亞軒眼睛變大了!根據媒體報導,她承認有動刀,因為已經過世的媽媽生前希望,女兒有雙閃亮電眼,蕭亞軒在眼睛的頭、中、尾,各縫了一針,花了1萬5千。經過一個星期的休養,她的眼睛明顯變大,現在出門畫妝不用再花上2個小時,充滿自信心。 「我除了眼睛變大,運勢也轉好很多,專輯馬上大賣...

閱讀詳情 »

翻攝dicksir、s2   半夜老是上廁所,很影響睡眠質量。實際上,起夜的危害很大,專家指出,夜尿頻繁不僅跟腎有關係,也有可能是前列腺出了毛病。 那麼起夜多少次就算頻繁了呢?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CS)的定義,夜晚入睡後到次日睡醒前,覺醒排尿一次或一次以上,即屬夜尿,而在臨牀上,專家多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