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作習慣、動機情緒與基因有關? 陽明神研所解密

動作習慣 動機情緒與基因有關? 陽明神研所解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這項研究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背側核區養成習慣行為 腹側核區影響動機情緒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劉福清指出,位於大腦深部一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的中樞,發揮這些神經功能的關鍵,仰賴於基底核中的紋狀體背側與腹側核區的神經迴路。

背側核區調控動作與認知功能,是養成習慣行為的關鍵區域;腹側核區則參與獎賞與成癮機制,是影響動機情緒的關鍵區域;但紋狀體核區如何建構,並劃分成這兩個區域的神經迴路仍然未知。

Nolz-1Dlx1Dlx2基因交互作用 調控不同種類神經元與分化

16年前,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劉福清在哺乳類類動物的大腦中發現一種名為Nolz-1的基因,可能參與控制紋狀體發育的遺傳程序,但當時並不瞭解其背後的機轉。16年後,研究團隊終於發現經過有絲分裂後,Nolz-1藉由抑制Dlx1Dlx2基因,促進神經元細胞分化並決定細胞遷移方向,從而建構成背側或腹側紋狀體,證實了Nolz-1Dlx1Dlx2基因的交互作用,調控不同種類神經元命運與分化過程。

Nolz-1劃分次級神經迴路 掌控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

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Nolz-1在胚胎神經發育階段,透過抑制Dlx1Dlx2基因所表達的功能蛋白,讓神經元可以順利分化並遷移成紋狀體的兩個區域,形成背側紋狀體與腹側紋狀體。

這項研究解開大腦的基底核區域,如何劃分為不同的次級區域,從而建構出不同的次級神經迴路,讓大腦能執行精確與複雜的神經功能。

【延伸閱讀】

十月一起攜手防治乳癌!乳癌治療有進步 降低副作用影響

「精準微脈衝」完美切口 白內障手術成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工業進步、空氣污染嚴重加劇,台灣近30年來氣喘患者大幅上升,臨床醫師並發現,門診中常有氣喘病人擅自停藥,導致病況越來越嚴重;童綜合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賴炳村醫師就曾收治一名病患,因隨意停藥,結果造成支氣管發炎更加惡化,導致當病患受到誘發而急性氣喘發作時,甚至連支氣管擴張劑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癌症治療將邁向新的里程碑!永齡健康基金會、台大醫院及放射治療設備公司瓦里安,共同簽署了備忘錄,將進行產、學、研三方合作,引進高科技放射治療產品研發技術,以帶動臺灣生命科學產業。永齡健康基金會、台大醫院及瓦里安簽署的備忘錄內容包括設備採購、共同開發新型態治療設備;永齡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到端午處處飄散著粽香,許多民眾都會購買粽子和家人一起分享,但市售粽子琳瑯滿目,到底該如何挑選美味又健康的粽子呢?其實,一顆粽子的熱量常等同於一個便當,但只要聰明選粽,就能在歡度佳節時也能送健康給家人。一般來說,傳統肉粽常包有五花肉,糯米也經過油的拌炒,1顆熱量高達7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是竹筍的盛產季,且口感清脆、香甜,不論涼拌、煮湯都好料理,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餚;不過,中醫師提醒,竹筍屬於涼性食材,患有皮膚病、關節炎患者,恐怕不適合食用,容易加重病症,最好少吃為妙。冰冰涼涼的涼拌竹筍,是不少民眾喜愛的夏日消暑佳餚,且竹筍熱量低、含有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