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勿忽略環境危機! 醫師提醒:定期篩檢防患乳癌

勿忽略環境危機! 醫師提醒:定期篩檢防患乳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空氣汙染及 PM 2.5 是討論度最高的名詞,過去以為只是影響呼吸道,現已被證實是致癌因子之一。充斥生活中的環境賀爾蒙不只 PM 2.5,桌布、塑膠袋、塑膠玩具、塑膠地墊、PVC 保鮮膜、寶特瓶、手搖飲料杯、杯蓋、橡皮擦、嬰兒奶嘴,甚至連尿布、芳香劑、化妝品、體香劑、香水、髮膠、沐浴乳、乳液、指甲油、紙餐盒、咖啡隨行杯等都有環境荷爾蒙的蹤跡。

環境荷爾蒙影響女性雌激素 恐致乳癌

近 20 多年來,許多生態學者、流行病學家、內分泌學家和環境毒理學家皆呼籲,環境中一些具有類似生物體內激素作用的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類健康與生態造成危害,這些統稱為環境荷爾蒙,它出現的範圍涵蓋食、衣、住、行。環境荷爾蒙在女性身體中會與雌激素(女性荷爾蒙)的受體結合,引起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對女性族群而言,乳癌和環境荷爾蒙有密切關聯。

耕莘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陳梓泓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發生高峰約在 45 至 69 歲間,以平均結婚年齡 32 歲,約莫是小孩國小高年級至大學期間。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 31 位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6 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

定期乳房攝影 篩出乳癌病灶

陳梓泓主任提醒,預防乳癌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除了要盡量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在日常生活用品的選擇上,有機、無毒、健康的商品,成為現代人的首選。許多女性都沒有定時健康檢查的習慣,目前國健署建議每 2 年至少接受 1 次乳房 X 光攝影,據統計,45 至 69 歲婦女在 104‐105 年曾接受篩檢達 156.1 萬人,檢查比率僅 38 %。

分析篩檢率低的原因,包括「怕痛」、「覺得身體健康不需要」、「沒空」等為不做篩檢的理由。其實篩檢目的就是要在身體尚未出現症狀前,藉由檢查來提早發現潛在病灶,接受適當適時的治療而重獲健康。

「會痛」是許多婦女對乳房攝影的說法,也是大部分婦女害怕做乳房攝影篩檢的原因。在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中研院推卡通防疫影片!中央研究院6日於網路發布一首署名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病毒史詩,接著又推出廖院長女兒製作一部全英文COVID-19簡介影片,請院長幫忙中文配音,並透露錄一次就OK,快來看看影片說了什麼。新冠病毒是什麼?影片指出,所有病毒都攜帶遺傳物質,新冠病毒的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日前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有人在社群平台上販賣性行為影片,包含未成年、性侵、性暴力內容,而有二十六萬人付費參與其中。台灣也有許多報導和評論在談論此事,其中不乏針對韓國社會文化的剖析、性別平等議題的討論以及性平理念的推廣。諮商心理師馮彥翔表示,他開始注意到身邊有些朋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肺癌70%是晚期患者 治療愈來愈多樣且精準近9年來,肺癌高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比起相對能在早期發現的大腸癌與乳癌,近七成肺癌患者診斷時已經是晚期,遠端轉移到對側肺葉、肝臟、腦部、骨頭等部位,因此無法手術治療,過去預後相對不佳。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蕭世欣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