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N號房事件的自我防護 延伸情緒反應可以這樣處理

N號房事件的自我防護 延伸情緒反應可以這樣處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日前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有人在社群平台上販賣性行為影片,包含未成年、性侵、性暴力內容,而有二十六萬人付費參與其中。台灣也有許多報導和評論在談論此事,其中不乏針對韓國社會文化的剖析、性別平等議題的討論以及性平理念的推廣。諮商心理師馮彥翔表示,他開始注意到身邊有些朋友,在看到相關新聞後會有較多的情緒反應,如何因應面對以及自我照顧,諮商心理師提出三點方法。

面對暴力事件情緒反應 能夠怎麼做

諮商心理師馮彥翔指出,由於N號房事件涉及大量性暴力的訊息,光是許多對女性的性虐待描述就可能會讓人有煩躁、憤怒、憎惡、悲傷、恐懼等情緒反應;也可能有人會對此類犯罪事件的參與者、(意圖)觀看者產生反感,覺得怎麼可以有人如此惡意傷害別人,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使人對於世界與社會的基本信賴產生懷疑。

而如果不只是單純接受相關資訊,而是過去有遭受性騷擾、性侵害、性暴力的人,看到這類新聞可能也會勾起自身經歷,引起或加劇一些創傷反應。除了上述的情緒外,也有可能會造成相關負面回憶不斷湧現、高度敏感緊張焦慮害怕、情感麻木,反而感受不到任何情感。

如果很關心這件事 可以做些什麼?

網路上會看到各種相關的新聞報導,也看到有些人在轉貼一些報導或者評論。這個議題涉及人權與性別,是個值得持續發聲與注意的議題,但在過程中也不要忘記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以下有幾點是大家可以做的:

1. 留意轉貼的文章內容:

轉貼與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在事件本身,而非以驚悚的內容吸引注意力。因此在轉貼相關內容前,可以注意一下其中有沒有過度露骨或聳動的內容,並選取合適的資訊做討論,就不會引起過多負面感受。

2. 落實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平等:

N號房事件的背景脈絡,其實是社會整體的性別結構,而非單純加害者的行為有多脫序。因此如果關注這個議題,長期而言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平常生活中努力落實性別平等、尊重、友善的態度。

特別是男性而言,可以注意自己也會有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性別歧視、性騷擾的言語或行為,覺得「只是開玩笑而已沒什麼」;或者在網路上瘋傳OOO外流影片時也會「想上車」;是否有時會為了凸顯男子氣概而刻意貶抑女性。先從自身做起,若有餘裕,也可以試圖影響身邊的人。

3. 持續關注相關議題

如果真的很關心這類新聞,可以試著開始關注一些平常便在談論性別議題的團體或個人,也許你會看見台灣仍然有很多值得改善、進步的地方,以及可以如何思考、討論,讓社會更好。藉由實際行動的投入,可以從行動中感受控制感與價值感,而這些感受正好能成為我們面對N號房事件中讓人感受到的無力、挫折、懷疑等負面情緒時最好的心靈支柱。

【延伸閱讀】

防疫更要控制好氣喘! 嚴重型氣喘病患更應按醫囑規律用藥

偏方治子宮內膜異位症 囊腫三個月竟激增2倍大!

肺癌新一代ALK標靶納健保 無惡化存活期1年增至近3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很多事情衝著我來,讓我感到透不過氣。」當新手媽媽誕下生命,迎接而來的不是喜悅,而是充滿焦慮與擔心,更不期待未來的一切,很有可能是產後憂鬱找上門。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女性產後情緒低落大約占5至8成,產後憂鬱症大約1至2成,這次阿包醫生來跟大家聊聊產後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醫師,小寶的左臉頰腫起來了!」蔡媽媽牽者小朋友走進診間,焦急地說。「腫多久了?」牙醫師問。「前幾天都在喊牙痛,結果今天起床就發現臉頰腫得像麵包。」蔡媽媽說。 小寶才張開嘴巴,便能看到幾顆顯眼的蛀牙,牙醫師一臉慎重地說,「他的蛀牙比較嚴重,而且細菌感染已經蔓延到臉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3歲劉小姐,四月初時因幾乎每天發作遍布全身會癢的丘疹且眼皮及舌頭也出現水腫現象,症狀已持續約兩個多月,因此到安南醫院兒科過敏免疫疾病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經檢查後診斷為不明原因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合併血管性水腫。蕁麻疹分2類  急性大多會自行消退賴以修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了全球民眾的生活已持續接近兩年了,除了威脅生命安全,並帶來生理上的病痛。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醫療團隊發現部分個案即使在病毒感染痊癒之後,仍然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疲憊、思緒模糊、記憶喪失、心悸等現象,學界稱之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