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勿輕忽! 3歲前是早產兒療育黃金期

勿輕忽! 3歲前是早產兒療育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雖然我的孩子是早產兒,但我以一般足月孩子的心來教育他們,不讓他們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有兩位早產兒的阮媽媽育兒的最大理念。大千綜合醫院和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合作,舉辦早產兒的家長成長團體活動,除了邀請阮媽媽和民眾分享養育的酸甜苦辣,現場還安排小兒科及復健科醫師、心理師、各類別治療師進行篩檢和諮詢,為家長提供更多生活照護上的建議。

小於37週就是早產

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蔡建宗醫師表示,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小於37週的寶寶,由於這些寶寶在身體未成熟之前就出生,因此會有很多後續的併發症和發展遲緩的風險,例如:腦部、心臟、肺臟、視力和聽力損傷,以及生長發育的問題。

早期發現 早期追蹤

早產兒除了身體有狀況時需找小兒科醫師看診之外,更要著重評估追蹤寶寶的整體發展,包括:認知、情緒、心智評估、動作發展等。若能早期追蹤與評估,並早期接受療育,多數早產孩子可以在學齡前追到和足月小孩一樣的程度;而3歲前正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此時期接受療育的成效會比3歲後效果更好。

早期療育 能如同正常孩子般成長

阮媽媽分享自己的大兒子因早產而有視覺障礙,所幸早期接受療育,現在不僅和一般孩子一樣成長,還能學習陶笛,並參加學校的管樂社,用音樂豐富自己的人生。蔡建宗主任建議,平時要注意早產兒的發展情形,若家長不清楚孩子的狀況,可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諮詢和篩檢,幫助寶寶身心都能健全發展、快樂長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七夕度春宵,但對四十歲以上的熟男來說,若小老弟不給力,不僅沒有為感情加溫,還可能演變成婚姻危機。一名約莫40歲男性,上個月被太太拖著到醫院看診,太太對醫師抱怨,「老公的小弟弟慘變睡美人,怎麼喚都喚不醒」;原來該名男子長期受勃起功能障礙所擾,兩人都希望改善親密關係的品質,...

閱讀詳情 »

頭好壯壯!寶寶健康體質從小調養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全德中醫診所中醫師暨《跟著中醫爸爸調小兒體質》作者劉宗翰 從孕期到孩子青春期之前,體質變化深受許多因素影響,雖然寶寶的先天體質在出生前已大致決定,但後天的培養與累積,仍有機會為寶寶未來的基礎體質加分。   孕媽咪自我照顧方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以前可能可以爬三、四層樓的人,發現現在只能爬一、兩層樓;以前可以走五百、一千公尺才需要休息,但現在走一、兩百公尺就需要停下來,上氣不接下氣,且乾咳、呼吸困難、運動喘等狀況越來越厲害,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這些都有可能是因為肺部纖維化引起的,是罹患特發性纖維化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打造出讓自己讓別人心動的豐滿胸部,一直是上胸較單薄、大小奶困擾的亞洲女性致力的目標。舉凡推陳出新的各式集中托高胸罩、訴求豐胸效果的健康食品、豐胸運動等等治標的方式,豐胸手術成為治本的選擇之一。相較於果凍矽膠等人工填充物,既可瘦身又可以修飾胸型的自體脂肪豐胸手術,則是較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