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勿輕忽! 3歲前是早產兒療育黃金期

勿輕忽! 3歲前是早產兒療育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雖然我的孩子是早產兒,但我以一般足月孩子的心來教育他們,不讓他們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有兩位早產兒的阮媽媽育兒的最大理念。大千綜合醫院和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合作,舉辦早產兒的家長成長團體活動,除了邀請阮媽媽和民眾分享養育的酸甜苦辣,現場還安排小兒科及復健科醫師、心理師、各類別治療師進行篩檢和諮詢,為家長提供更多生活照護上的建議。

小於37週就是早產

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蔡建宗醫師表示,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小於37週的寶寶,由於這些寶寶在身體未成熟之前就出生,因此會有很多後續的併發症和發展遲緩的風險,例如:腦部、心臟、肺臟、視力和聽力損傷,以及生長發育的問題。

早期發現 早期追蹤

早產兒除了身體有狀況時需找小兒科醫師看診之外,更要著重評估追蹤寶寶的整體發展,包括:認知、情緒、心智評估、動作發展等。若能早期追蹤與評估,並早期接受療育,多數早產孩子可以在學齡前追到和足月小孩一樣的程度;而3歲前正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此時期接受療育的成效會比3歲後效果更好。

早期療育 能如同正常孩子般成長

阮媽媽分享自己的大兒子因早產而有視覺障礙,所幸早期接受療育,現在不僅和一般孩子一樣成長,還能學習陶笛,並參加學校的管樂社,用音樂豐富自己的人生。蔡建宗主任建議,平時要注意早產兒的發展情形,若家長不清楚孩子的狀況,可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諮詢和篩檢,幫助寶寶身心都能健全發展、快樂長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習慣我們自己長久生活下來而不自知,但這些小習慣可是跟我們長期的健康狀況有很大的影響呢!趕快來看看吧! 一.餓了才會吃(節食減肥) 知道餓的感覺怎麼來的嗎?胃壁相互摩擦就會出現餓的感覺,當您餓著肚子不吃飯的時候其實您的胃已經開始自我消化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

閱讀詳情 »

水果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許多專家學者建議每人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為200~400g,至少2~3種。可見水果對於人體的健康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香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水果,清甜柔軟,口感糯滑,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深受大家的喜愛。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往往香蕉買回家不幾天,表皮就會開始長黑...

閱讀詳情 »

對付火氣大,南方人經常用綠豆加海帶以及少量冰糖,製成「理肝和氣湯」——綠豆海帶湯,具有清熱解暑、清肝降火之功效。綠豆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消暑止渴、清熱解毒、利尿潤膚的功能,是夏季去火解熱的佳品。主料有海帶(洗乾淨,泡好)、綠豆(用溫水泡)輔料有 大棗、銀耳(用溫開水發開...

閱讀詳情 »

孟庭麗弟弟在臉書透露,「姊姊目前狀況不是很好,現在由救護車轉院致台北榮總,拜託大家幫我姊姊禱告祈福,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路陪伴著她。」弟弟也透露,「姊姊為了拍戲,敬業精神都把命給豁出去了,我會堅強面對人生這一道關卡,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消息一出,許多人都湧進臉書替孟庭麗打氣加油。 ▼孟庭麗拍戲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