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包皮該不該從小割?家長當心 兒童期有這4種情況就得一刀切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包皮該不該從小割?根據臨床研究指出,1歲男孩約有一半左右持續有包莖現象,但成長到16歲左右,無包皮過長或開口狹窄包莖的男孩都可以將包皮往後退而出整個龜頭,泌尿科醫師表示,只有4種情況下才須於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一是出現包皮炎或龜頭炎,但必先處理發炎,等急性期過後才能手術;二是包皮的開口過小,當便溺時包皮會出現球狀膨起,尿液解完後仍會慢慢滴出,此時手術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三是當包皮回縮到龜頭溝後方嵌頓,卡得太緊而無法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呂謹亨說,此時陰莖有可能因而充血,形成一個腫環,很容易造成潰瘍,要在麻醉下立刻將包皮復位,並等消腫後早期割除。

最後一種情形則是包皮反覆紅腫、疼痛,多因便溺後殘餘的尿積在包皮內,宜將包皮退出清洗,保持清潔,等青春期之後再進行包皮環狀切割術即可,只有經常發炎才需進行手術切除。

呂謹亨表示,包皮的主要功能可以保護龜頭,所以若出生時就割包皮,裸露的龜頭有時會受刺激而變紅腫,特別是尿道開口黏膜處最容易受到傷害,甚至引起潰瘍,日後造成尿道口狹窄。加上嬰幼兒的包皮垢與成人不同,在還沒暴露出來時是無菌的,像潤滑劑一樣協助包皮與龜頭的分離,不須刻意用力剝開沖洗,因此如果不是基於宗教理由,目前醫界並不建議出生嬰兒割包皮。

一般而言,男孩隨著年紀,逐漸有包皮褪離現象,只要隨著包皮自然褪下後清洗即可,6個月後可嘗試輕推包皮,但絕對不可用力翻下包皮清洗避免出現撕裂傷而增加細菌入侵與感染機率,甚至造成嵌頓性包莖須緊急手術避免陰莖缺血壞死。

呂謹亨強調,剛出生的男嬰幾乎都會有包莖的現象,包皮內層和龜頭粘合無法分離,但隨著年齡增長,包皮就會慢慢往後退。台灣曾針對國小學童調查,3年級以前只有4成的小朋友包皮和龜頭完全分開,此後分離率大增,到了6年級已有8成的小朋友會完全分開,到了青春期就有95%以上完成此一成長過程,但最後不是每個人都會露出龜頭。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北市十大癌症數據曝光 男罹大腸癌、女罹乳癌分居發生率第一

婦人拔牙後傷口好不了、其他牙也鬆動 竟是吃「藥」引發下顎壞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批AZ疫苗開打後,陸陸續續有不良反應事件通報湧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6)日公布最新通報,又多5件,總數已累計有14件,但多是發燒、肌肉痠痛、接種部位腫痛等非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至於首起歸類為「其他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亞東醫院護理師,身體狀況已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社工辛苦了!衛生福利部要送「陳中部長咖啡」慰勞。衛福部今(26)日宣布結合全家便利商店,將提供2萬杯拿鐵咖啡,讓全國的社會工作人員免費喝咖啡、喘口氣,同時為社工加油,而咖啡兌換券將隨著衛福部長陳時中給予每位社工的感謝卡一同寄發出去,社工人員可在今年6月30日前憑卡兌換...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金曲歌后詹雅雯近期傳出確診巴金森氏症,引發關注,曾在小巨蛋與詹雅雯同台飆唱的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6)日透露,昨晚和詹雅雯通過電話,答應她明年5月若開演唱會,還會再去當來賓「第2次我也敢去啊」,希望能給在病中的詹雅雯帶來正向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李盛雯 / 高雄報導 現代人社交應酬多,大多會選擇非侵入式、恢復期較短的微整形來讓臉蛋更精緻。美塑館院長劉家瑋透露時下最新趨勢為複合式線雕,為臉部拉提療程加上施打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技術,可讓臉部達到1+1大於2,緊實又澎潤的效果。 劉家瑋表示,拉皮埋線療程,會根據下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