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前先凍卵 癌女順利生子圓夢

化療前先凍卵 癌女順利生子圓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2歲的欣欣(化名)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罹患第一期乳癌,醫師建議她手術及化療,但因當時還單身,且擔心化療後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導致不孕,於是在化療前到台北中山醫院生殖中心接受凍卵手術,一共凍了8顆卵子,經過兩年治療後,乳癌獲得控制。後來欣欣順利結婚,但經過一年多發現無法自然懷孕,於是找上當初協助凍卵的李世明醫師檢查,最後建議將凍存的卵子解凍,與先生的精子受精後,成功培養了3顆胚胎,並將其中兩顆胚胎植入欣欣子宮,順利成功受孕,誕下一名女嬰。

晚婚晚孕成趨勢 不孕症患者逐年增加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現今許多夫妻因晚婚晚孕而面臨不孕症的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2018年生育第一胎的母親年齡平均為30.9歲,而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的比例,更從十年前的8.7%逐漸增加到22.3%。由於女性生育年紀增加,將面臨卵子數量減少及卵子品質下降,導致受孕率降低及流產率上升,造成不孕症患者逐年增加。如今生殖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透過凍卵及凍胚胎技術,可以讓晚婚的單身女性、剛結婚還沒有生育計劃的夫妻或有計畫生第二胎者,可將卵子或胚胎凍存起來,將來有需要時就可以使用。

單身凍卵及夫妻凍胚胎 解凍後不會傷害胎兒發育

李世明醫師說,凍卵及凍胚胎就是將取出的卵子或胚胎保存在-196度液態氮環境中,尤其是卵子在穩定的低溫環境下可存放20年。因晚婚晚孕的考量,建議凍卵數量至少12顆以上較為保險,而冷凍胚胎數量則視胚胎培養到第三天到第五天的發育品質而定。因人工生殖法規定,單身女子可以選擇凍卵,結婚後再解凍受孕,另外需有合法婚姻關係的夫妻才能選擇凍胚胎,若離婚或配偶不幸過世時,單一方則無法要求解凍胚胎,需要將冷凍的胚胎銷毀。臨床上常見民眾誤以為打排卵針會造成更年期提早出現,或擔心凍卵會傷身、甚至提高罹癌風險,還有許多人擔心凍卵生出來的小孩比較不健康,這些都是錯誤的迷思。

冷凍胚胎成功懷孕率 比植入新鮮胚胎高

李世明醫師指出,臨床統計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冷凍胚胎受孕成功率可達到五成五到六成五,而植入新鮮胚胎成功率只有四成五左右,因此可以說植入冷凍胚胎的受孕成功機率是高於植入新鮮胚胎。女性在排卵週期時因取卵使用促排卵藥物,導致子宮處於高濃度荷爾蒙狀態,造成子宮內膜環境不穩定,此時將新鮮胚胎植入導致胚胎著床不易。而冷凍胚胎是經過篩選,留下品質較好的胚胎,加上女性可在植入之前將子宮調養至最佳狀態,提高胚胎著床率。因此植入冷凍胚胎的成功率會比植入新鮮胚胎來的更高。

李世明醫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不僅身體功能會退化,連卵子和精子都會老化,讓精子活動力變差及精卵品質也欠佳,容易造成不孕症風險,建議單身女性或夫妻應該在年輕、身體健康時考慮先凍卵或凍胚胎,年齡最好不要超過35歲,以提高卵子及胚胎品質。當然在經濟狀況許可下,更建議年輕人應儘早結婚生子,避免年紀大想生孩子時,可能要花大錢才能圓夢。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新生兒生母調查

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6001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對辦公室外食族來說,每天該如何吃得健康是一大難題,加上上班族久坐少動的生活型態,讓不少人感慨薪水沒漲、體重倒是多了不少!在外食風險層出不窮與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前提下,最理想的作法當然是每天自己準備食物;曾有研究指出,一般人自行準備便當的時機通常是在剛享用完晚餐或早餐後,相較於中午飢腸轆轆時外出用餐...

閱讀詳情 »

腫瘤是怎麼引起的?和腫瘤有關聯的食物有哪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或許就成了引起腫瘤的最主要殺手。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吃了這些食物,很容易讓你得腫瘤。   1、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於辛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Aliyang原住民族網路廣播影音平台」,去年開始徵選優質網路廣播節目,積極招募優秀原住民廣播專業人才,讓族人以廣播形式傳承原住民特色文化;經過嚴格審查,共有7件作品入選,參與者從25歲至67歲都有,並預計於6月份開始陸續播送。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周惠民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照顧服務員真辛苦!照顧服務員需要每天重複將無法自行上下床的殘障者,在輪椅、洗澡椅及床舖來回搬運,長期容易造成下背部負荷過重,發生肌肉骨骼不適症,是一般人的7倍。據統計,約有2成照顧服務員因而離職。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理事長、大仁扶輪社社福主委的郭外天指出,根據美國職業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