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北醫大、交大跨校破解癌症成因 大數據找出乳癌移轉新藥

▲台北醫學大學與交大跨校合作研究,用大數據破解癌症成因。(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37年蟬聯台灣人的十大死因首位,如何提高癌症標靶治療的精準度,成為保命關鍵,國內最新研究有好消息傳出!台北醫學大學與交大合作,研究近2千種膜蛋白對應於15種癌症的生化調控網路,開發「癌症膜蛋白調控網路」,就找到抑制乳癌移轉的新制藥物,目前正向多國申請專利中。

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藥物設計及系統生物團隊與台北醫學大學乳癌研究團隊合作的這項研究成果,已於7月16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交大生科院教授楊進木表示,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診斷及治療最重要的標靶,但也是最困難的研究議題,膜蛋白已被認為與諸多癌症息息相關,如果解開膜蛋白如何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進而調控生化途徑導致癌症形成,有助於從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對癌症診斷與標靶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

北醫大教授何元順則指出,北醫研究團隊早在2010年就已證實尼古丁受體和吸菸引起的女性乳癌有關,尼古丁受體和HER-2都屬細胞膜蛋白,如何開發可以同時攻擊尼古丁受體和HER-2的高效能靶向藥物,成為未來開發乳癌藥物的主流方向。

這次研究合作,由交大研究團隊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預測出近2千種在膜蛋白上結合的蛋白質,進一步分析大規模癌症基因表現圖譜,量身打造各種膜蛋白在15種癌症中的調控網路,探討膜蛋白於不同癌症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北醫大研究團隊則從癌組織及癌細胞的切片中證實,尼古丁受體和HER-2會形成一個緊密的結合,而菸品中的尼古丁會導致HER-2自這個結構體分離,使得HER-2致癌活性更強,殺傷力更大。

跨校研究團隊便以膜蛋白為核心,開發預後生物標記及治療藥物,成功找到一種抗憂鬱藥物,可作為抑制乳癌轉移的新制藥物,經由細胞及動物實驗初步證實,可有效抑制三陰性乳癌轉移,目前向多國申請專利中;另外,研究團隊也致力於研發擁有三彈頭導向的新型抗體藥物,分別針對尼古丁受體和HER-2進行靶向標定,第三個彈頭則攜帶目前臨床最新的治療藥物精準出擊,直接殺死乳癌細胞,為乳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胡照鑫、羅偉哲 / 台北報導 現在社會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有不孕症的困擾,造成不孕的成因眾多,然而在台灣父權主義下,有不少不孕症家庭是等老婆驗完沒問題後,才換老公去驗。輔仁大學生物醫學暨藥學研究所副教授林盈宏指出,台灣男性對於「不孕」持保守態度,導致不孕症的原因主要是晚婚、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病例仍舊不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921至923分別自荷蘭、美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入境,3人皆是無症狀確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案921檢疫期滿後1月17日一路在國內工作活動直到2月3日要返國自費採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每次到牙科診所報到,治療過程總是會見到很多看似神奇,不知道作用原理的器具放進自己嘴裡,有些網友特地上網路討論區發問,想知道一種由小鐵夾夾在牙齒上,撐開一塊橡皮布的器械裝置,究竟叫做什麼?又是什麼情況下牙醫師會使用呢?當代牙醫沈湣浩醫師說,這個牙科治療好幫手的正式名稱...

閱讀詳情 »

「晶片換疫苗」話題持續延燒,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美、日、德向台求援,引發外界聯想能否以晶片供應為籌碼換得疫苗進口;而在這敏感時機點,經濟部又將舉辦「台美半導體論壇」,論壇中是否會談論疫苗議題,經濟部在其中扮演微妙角色。   2021你會穩定蝦米中? 經濟部長王美花上《雅琴看世界》接受張雅琴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