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十大癌症「乳癌、大腸癌」雙癌飆升最凶! 疫情衝擊癌篩大降2成

▲(照/國健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2)日公布最新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透露新發癌症人數一年增加5852人,以及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鐘42秒就有1人罹癌),兩大恐怖新高警訊,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2種癌症分別為女性乳癌及大腸癌,國健署認為禍首是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致,所幸好消息是國內乳癌及大腸癌篩檢人數的增加,也讓早期發現者居多。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行,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以及食道癌。除了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其餘順序與前一年相同。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2017年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2種癌症就是女性乳癌及大腸癌,加上2017年整體罹癌人數的飆升,現象背後凸顯人口老化以及國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仍是致癌最大推手;不過,所幸資料分析顯示,這兩種癌症增加比率均以早期(0期及1期)發現者居多。

原來根據國健署篩檢資料,2017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2016年各自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經篩檢而發現的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也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

林莉茹說,這顯示了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癌症篩檢,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加上醫療院所及衛生局所提供篩檢的便利性,對於發現早期的癌症比率有增加的效果。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負面衝擊,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今年迄今的四癌篩檢人數約為125萬人次,明顯比去年同期大降2成之多,疫情就是最大因素。林莉茹表示,甚至過去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有異者回診率約8成,也在疫情期間少了1成。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癌症的發生可能因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到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但近來受到疫情影響,國健署十分擔心因此延誤癌症篩檢的時效,也憂心有癌症患者因此怕上醫院,事實上,只要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及早確診與治療,就能提高存活率。

照片來源:國健署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恐怖新高!台灣罹癌1年狂增5800人 癌鐘快轉16秒「大腸癌連12年最多」

壯男狂嗑20隻蝦突發劇痛! 「店打烊還走不動」全因這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疫情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高雄醫學大學一群實習醫學生,日前到高雄巨蛋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站學習,看到很多老人家、孕婦擔心疫苗副作用,經同學的傾聽、解說及安撫下,一個個神情轉憂為喜,順利完成這世紀之針。一名醫學生有感而發說:「我們不見得需要成為最厲害的醫師,但一定要成為...

閱讀詳情 »

撰文 王朝 台灣殷切等待疫苗施打,能將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目前施打率仍只有4%,且施打速度有減緩趨勢,值得憂慮。雖然世界各國對大陸的防疫政策各執一詞,但拉丁美洲的知名學者同時也是世界政治經濟學會副會長海因茨.迪特里希,在文章中提及大陸的防疫效率佳,映照防疫成效對比。 海因茨.迪特里希6月23日在拉丁...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2日起所有入境旅客皆須3次篩檢,包括PCR篩檢2次及1次家用快篩。多次呼籲中央普篩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表示,感謝中央接受建議,阻絕境外嚴守國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所有入境者均須在機場深喉唾液PCR採檢一次,另增加在檢疫期間10至12天以「家用快篩」採檢1次。加上先前宣布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