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半夜喝奶狂蛀牙 全台門診鎮靜幫助治療一次到位

半夜喝奶狂蛀牙 全台門診鎮靜幫助治療一次到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越來越多幼童因半夜喝奶、不刷牙,引發奶瓶性齲齒,整口都是爛牙!牙科醫師發現,過去門診較少出現奶瓶性齲齒病例,但近幾年來,每星期都會遇到一、兩名2、3歲嚴重奶瓶性齲齒幼童,這種現象似乎日漸普遍。

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易出現奶瓶性齲齒

兒童牙科醫師王堯庭表示,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幼兒不管是做齲齒填補、拔牙或根管治療,難免都會疼痛、哭鬧,治療時小孩哭鬧、躁動,很容易就受傷,治療時間也會拉長,家長甚至必須花更多時間帶小孩反覆看診、接受治療。

兒童牙科鎮靜服務減少小孩看牙受傷風險

王堯庭醫師舉例,有的幼童因太過緊張、哭鬧不休,必須以束縛方式固定身體、肢體,再以張嘴器將幼童嘴巴撐大,那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常造成小孩很大心理壓力,往後對看牙醫也會更排斥。目前已有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可供選擇,讓幼童在睡著狀態下接受治療,就好像無痛大腸鏡檢查一樣,當幼兒睡著了,治療自然更精準、更有效率,小孩受傷風險也會大幅下降。

台灣北、中、南、東部診所都有專業團隊提供同級安全服務

很多家長一想到兒童牙科鎮靜,就會擔心安全問題,麻醉科醫師施明宏表示,事實上,在專業兒童牙科鎮靜麻醉醫師、護理師等團隊評估、操作下,配合使用適合鎮靜藥物、劑量,加上高階生理監測儀器全程監控,安全性大為提升。現在不只北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也都有牙科診所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服務,包含醫療團隊、儀器等,都與北部同步,有效提升兒童牙科治療精準度。

維持口腔健康牙齒照顧比後續治療重要!

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王堯庭醫師強調,「照顧比治療重要!」家長一定要使用牙刷、牙線等,徹底幫嬰幼兒清潔牙齒,千萬別讓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小孩牙齒要每半年塗氟,並接受口腔檢查,牙齒健康照顧好,就可避免後續一連串麻煩。

充分溝通、評估讓整體治療更安全、更精準

施明宏醫師則提醒,幼童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有氣喘、癲癇沒有控制好、惡化,暫時就不宜接受兒童牙科鎮靜服務。醫療團隊也會在治療前進行完整健康評估,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盡量讓小孩在舒適、安全環境下接受治療,小孩長大也就不會害怕看牙醫。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5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曾因承擔家事與另一半發生爭吵嗎?面對雙薪家庭比例持續提高,兩性都須為家庭而參與勞動,但這時家務是否分配平均,恐怕又成為爭執的導火線。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許多國家女性承擔較多家務,但在疫情間,雙方若同樣都在家工作,就很容易使得女性感到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說部分化粧品、養髮液含有雌激素,男生使用這類產品,可能變娘、甚至影響生殖功能,這是真的嗎?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20多年前,雌激素可用在保養品、化粧品 ,但現在嚴格列管,禁止使用,民眾可以安心使用。 趙昭明說,由於女性荷爾蒙可以讓皮膚細緻、光滑,讓人看起來更年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萬華今日(20日)再傳一名老人養護中心的長輩確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表示,17日晚間有長輩感到身體不適,於18日進行核酸檢測(PCR)確診,並收治仁愛醫院住院,依疫情指揮中心防疫醫師指示,已先匡列22位密切接觸者,PCR結果皆為陰性。長輩17日身體不適 18日核酸檢測PCR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情不斷升溫,不少民眾出現恐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建議,可以透過「四不五要」來減低焦慮:包括不要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不要整天看新聞,應該要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