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危險!嘴巴破,口腔潰瘍要是不注意,可能會發生「這種病變」!那就來不及治療了!一定要注意!

危險!嘴巴破,口腔潰瘍要是不注意,可能會發生「這種病變」!那就來不及治療了!一定要注意!

 圖片轉自網易

口內炎即是一般人的俗語中常說的:「火氣大!嘴巴破!」

其實目前確切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已知的致病因素包括柑橘類水果(如橘子、檸檬)、口腔物理創傷、急速減肥、食物過敏、免疫反應等等。

 危險!嘴巴破,口腔潰瘍要是不注意,可能會發生「這種病變」!那就來不及治療了!一定要注意!

圖片轉自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醫師提醒,若口腔潰瘍超過三週,且發生在同一個位置,需要注意是否有口腔癌的可能,應儘快就醫詳細檢查。

因為也有可能會因為其他疾病而產生的病變

例如像愛滋病,嚴重者甚至演變成口腔癌

口腔潰瘍並非全是上火引起

有些人一遇到口腔潰瘍,就猛瀉火,狂吃降火藥,最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倒加重了。其實,經常性口腔潰瘍並不全是上火引起的。

1.免疫力低下。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免疫力低下使身體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口腔潰瘍就是其中一種。

2.精神壓力大。常常生氣、緊張、易怒的人容易被口腔潰瘍纏上。

3.遺傳因素。家庭有口腔潰瘍病史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口腔潰瘍。

4.缺乏某些營養素。與口腔潰瘍關係最密切的營養素是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此外,缺乏維生素C也會增加口腔潰瘍的幾率。由於缺鋅會影響潰瘍癒合,因此有時口腔潰瘍反覆發作且補充維生素後效果不佳時,要想到鋅缺乏的可能。

5.飲食重口。經常口腔潰瘍可能是吃出來的。經常吸菸、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容易得口腔潰瘍。

預防
  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素質有關,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儘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發生率。具體措施是:
(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3)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4)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
(5)很多患有口腔潰瘍的人都是在過度勞累後發病或加重的,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口腔潰瘍可以說是一種因生活狀態不佳導致的「文明病」,因此要適當減壓,放鬆精神,避免過勞保證充足睡眠很重要。
(6)口腔潰瘍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因此應注意排便通暢。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還要多飲水,至少每天要飲1000毫升水,這樣可以清理腸胃,防治便秘,有利於口腔潰瘍的恢復。
(7)口腔潰瘍多半也伴維生素B2的缺乏,用維生素B2、B6等維生素B群治療都是有效的。

 文章轉自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家中有2-5歲幼童的家長請注意!政府自3月1日起將提供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以上,且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接種時程的幼童,免費接種1劑PCV13。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的肺炎鏈球菌,常造成肺炎、腦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近年來司法檢調機關緝獲毒品資料,結果發現愷他命自2006年起已連續6年排名第1位,濫用族群以青少年為主,尤其最常濫用在KTV、網咖、pub等場所。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許多年輕朋友受到同儕影響,誤以為吸食愷他命不會有危害,但研究發現,長期吸食愷他命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不到30歲的妙齡女子,在定期檢查中被診斷出「脂肪肝」,外表十分苗條的她,怎麼也想不通為何會有脂肪肝。其實現代人飲食西化,且越來越精緻,脂肪肝已不再是肥胖者的專利,很多瘦子還是有脂肪肝的困擾;作息不正常,包括熬夜、睡到中午、飲食不健康,甚至激烈減肥,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拉!拉!拉!疾病管制局統計,今年春節假期腹瀉急診人數創下歷年新高,在9天長假中共有2萬2000多人因腹瀉至急診,初一至初三,就有近萬名腹瀉病患就醫。大年初二當天就有3456人因腹瀉急診,幾乎成了「腹瀉日」。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今年除夕到年初八(2月9日至17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