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樞型眩暈 恐為中風前兆

中樞型眩暈 恐為中風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近70的老奶奶,常常感覺早上起床時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做轉圈、甩頭、彎腰等動作,很容易頭暈,好像牆壁、房間的擺設都在動,以致站都站不穩,即使躺回床上,眩暈的感覺還是持續。她想到自己有高血壓,很擔心這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中醫師指出,眩暈的狀況可大可小,小到可能只是良性姿勢性暈眩,嚴重時有可能是因為中風、腦腫瘤導致的中樞型暈眩。

暈眩可由風邪、痰濁、體虛引起

中醫認為,暈眩可由風邪、痰濁、體虛引起,所以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風邪是指天氣溫差大會影響心腦血管收縮放鬆,而痰濁對應於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體虛通常是因身體機能年長而日漸衰退;還有生活上的壓力,精神常處於緊繃狀態,導致氣鬱生痰、痰熱內擾,也會引起眩暈、口苦、疲勞、煩躁、失眠、胸悶。

牛黃、沉香、冰片、蛇膽可治療

對於眩暈的治療,周宗翰醫師指出,中藥牛黃、沉香、冰片、蛇膽等高貴藥材,具有散風邪,化痰濁,可以有效緩解精神壓力的緊繃,可穩定人體自律神經,調理中焦氣機的流暢,使五臟調和;如果是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溫和的西洋參,調整身體機能最合適,不會因為補性太強而導致太過溫補而上火。

中樞型暈眩快就醫

周宗翰醫師強調,中樞型暈眩通常合併其他症狀,如複視、口齒不清、顏面神經麻痺、失去平衡感、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手腳無力等,這就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都是引起中風的潛在因子;因此,一旦出現暈眩有可能是中風前兆,表示腦血管正在面臨阻塞、時通時不通,或正在輕微出血,建議盡快就醫。

如何預防眩暈上身?

想要預防眩暈上身,周宗翰醫師建議,平時生活作息要注意睡眠必須充足、維持適當運動、生活步調宜放慢,遇事從容不要著急,保持心境平和;由於中老年人血液具有濃、粘、聚、凝的特點,因而易造成眩暈以及腦血管疾病產生,在飲食上應減少總脂肪量,不宜吃過多精製糖和含糖類的甜食,以及要戒菸酒,將有助於改善以及預防暈眩和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9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童的成長過程不可逆,無法校正回歸。許多事別等到情勢發生後才開始重視,有些時候超前部屬,才能避免花更多的時間及精力來挽救。當面對到兒童牙齒是否需要矯正時,專家提醒,除把握黃金矯正期,若遇到特殊狀況,最好是愈早介入愈好,尤其是在發育成長期的兒童及青少年。孩童牙齒矯正 適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藥廠捐藥可助3千多位新冠患者!友華生技日前計畫捐贈祛痰藥物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有痰之症狀治療,正式公布此項捐贈申請案已獲得衛福部緊急核准,正陸續將藥物送往包括新冠肺炎專責醫院等68家醫療院所,可幫助近3300位病人。首波已送達新光、振興、雙和、國軍花蓮、聯新、北榮新竹分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女性從懷孕到產後,身體由內到外都會產生巨大變化,包括臉部肌膚變差、胸部下垂、肚皮鬆垮、私密處問題,甚至臀部、大腿的肌膚鬆垮等,而其中多數女性最羞於啟齒的莫過於陰道鬆弛及尿失禁等問題。 禾馨整形外科醫師陳志軒表示,產後女性常見的尿失禁困擾,嚴重程度不一,有人跑步、提重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國內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卻有11名長者剛好離世,疫苗與長者猝死有關嗎?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17日受訪表示,去年起健保資料庫即持續監測「疫苗關注事件」,如果一定時間內,打疫苗的長者死亡率超越一般族群,才能確認疫苗致死,應以「對照研究」的科學方法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