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樞型眩暈 恐為中風前兆

中樞型眩暈 恐為中風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近70的老奶奶,常常感覺早上起床時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做轉圈、甩頭、彎腰等動作,很容易頭暈,好像牆壁、房間的擺設都在動,以致站都站不穩,即使躺回床上,眩暈的感覺還是持續。她想到自己有高血壓,很擔心這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中醫師指出,眩暈的狀況可大可小,小到可能只是良性姿勢性暈眩,嚴重時有可能是因為中風、腦腫瘤導致的中樞型暈眩。

暈眩可由風邪、痰濁、體虛引起

中醫認為,暈眩可由風邪、痰濁、體虛引起,所以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風邪是指天氣溫差大會影響心腦血管收縮放鬆,而痰濁對應於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體虛通常是因身體機能年長而日漸衰退;還有生活上的壓力,精神常處於緊繃狀態,導致氣鬱生痰、痰熱內擾,也會引起眩暈、口苦、疲勞、煩躁、失眠、胸悶。

牛黃、沉香、冰片、蛇膽可治療

對於眩暈的治療,周宗翰醫師指出,中藥牛黃、沉香、冰片、蛇膽等高貴藥材,具有散風邪,化痰濁,可以有效緩解精神壓力的緊繃,可穩定人體自律神經,調理中焦氣機的流暢,使五臟調和;如果是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溫和的西洋參,調整身體機能最合適,不會因為補性太強而導致太過溫補而上火。

中樞型暈眩快就醫

周宗翰醫師強調,中樞型暈眩通常合併其他症狀,如複視、口齒不清、顏面神經麻痺、失去平衡感、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手腳無力等,這就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都是引起中風的潛在因子;因此,一旦出現暈眩有可能是中風前兆,表示腦血管正在面臨阻塞、時通時不通,或正在輕微出血,建議盡快就醫。

如何預防眩暈上身?

想要預防眩暈上身,周宗翰醫師建議,平時生活作息要注意睡眠必須充足、維持適當運動、生活步調宜放慢,遇事從容不要著急,保持心境平和;由於中老年人血液具有濃、粘、聚、凝的特點,因而易造成眩暈以及腦血管疾病產生,在飲食上應減少總脂肪量,不宜吃過多精製糖和含糖類的甜食,以及要戒菸酒,將有助於改善以及預防暈眩和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9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3歲的林先生這兩年性生活越來越不行,因為他的「小弟弟」總是像蒟蒻般硬不起來,為了重振雄風只好四處蒐集偏方,還上網買壯陽藥,結果吃了沒有用,甚至出現一堆副作用,壓力越來越大下,終於鼓起勇氣求診泌尿科,經過醫師詳細的問診,確定是血管性勃起障礙,所幸在經過低能量震波治療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景氣不佳,日常生活中能省則省,現在就連女性生理用品也是如此,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在經期中以月亮杯來收集經血,因可重複使用,花個幾百元卻能用上好幾年,讓不少人願意捨棄傳統衛生棉,而使用月亮杯。但婦科醫師提醒,在使用之前務必做好手部清潔工作,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婦產科醫師李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在公共衛生、資訊分享的協作防疫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也是美國想要響應並肯定的價值。」台美今日正式簽署醫衛合作備忘錄,由美國在台協會(AIT)酈英傑處長、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衛福部長陳時中,以及外交部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楊珍妮主任委員共同簽署。台美醫衛合作超過20年 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若今年冬季COVID-19疫情與流感同時夾攻,人類該如何因應?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由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廣效流感疫苗,近期又出現重大突破。 團隊研發出「單醣化嵌合血凝集(chimeric HA)蛋白疫苗」,可對抗各種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