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這個是降血糖高手,二十年糖尿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原來這個是降血糖高手,二十年糖尿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 二十年糖尿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
 
龍鬚菜(佛手瓜苗鬚)-----降低血糖
 
二十年糖尿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摘要:
一名糖尿病者無意中發現,龍鬚菜可以降低血糖,告知同樣患有糖尿的一些朋友這個新發現,並一同嘗試, 經十幾天的試吃以及驗血,發現成果驚人:以其中一位患者為例,本身已罹患糖尿達 20年之久,長期藥物控制並不見理想,即使吃藥血糖指數也高達300 多,但經4天皆食用龍鬚菜後 ,驗血報告指出血糖指數僅剩175!
 
由此顯示食用龍鬚菜對身體有好處。
 
龍鬚菜產期:盛產於4~10月,其他月份較少
產地:量產於花蓮縣花蓮市郊、吉安鄉、鳳林鎮,台灣其他地區亦有生產 。
食用方法:摘取嫩梢煮食
 
園藝性狀:為隼人瓜(佛手瓜)植株莖蔓之嫩梢約 15~20公分之部份,夏季在冷涼地 區生產者可食部分較長,一般每隔3天(夏季)~10 天(冬季)可採收1次,採收後切除過 長部份。龍鬚菜是一種物美價廉的農作物。食用其嫩梢部分,發現味 美可口,味道勝 過果實,而嫩芽部分狀似龍鬚。龍鬚菜不需要使用農藥來防治病蟲害,可以安心食用,而且含有非常豐富的葉綠素,纖維質也很高,多食用可助消化,有利身體健康。 
 
台中縣大裏市大裏裏的一名林姓女士表示,她可能發現了控制糖尿病的新方法,希望能讓大家知道,造福廣大的糖尿病患者。
 
她本身是一名糖尿病者,在今年的4/13無意中發現,龍鬚菜可以降低血糖,且告知同樣患有糖尿的一些朋友這個新發現,並一同嘗試,經十幾天的試吃以及驗血,發現成果驚人。以其中一位患者為例,本身已罹患糖尿達 20年之久,長期藥物控制並不見理想,即使吃藥血糖也高達300多,但經4天皆食用龍鬚菜後,驗血報告指出血糖僅剩175。
 
因此,若諸位受糖尿困擾已久,不妨可試試這個新方法 , 炒龍鬚菜來吃吃看 , 龍鬚菜不僅便宜也沒副作用。
 
龍鬚菜:
 
龍鬚菜又稱為<佛手瓜苗>,就是佛手瓜的幼嫩莖葉,龍鬚菜因為藤蔓狀似龍鬚而得名,是一種極容易種植,生命力很強,並在惡劣環境也能存活的植物,是少數不用農藥栽培的鄉土蔬菜。
 
它是客家菜的常客,市場上常有販售,已算不上是野菜了。龍鬚菜味道清香,口感清脆且嫩滑,相當特別。龍鬚菜的莖葉富含維生素A、B1、B2、葉酸及鐵、鈣質,具有清熱、消腫,以及養顏美容的效果,尤其是龍鬚菜毋須使用農藥,是準媽媽們可以食用的綠色蔬菜,可補充葉酸和鐵質,有助於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生產後,也適合食用。
 
龍鬚菜味甘寒、無毒,有清熱氣、利小便的功效,含有豐富的葉綠素與纖維質,可幫助消化。龍鬚菜熱量低,適合糖尿病患食用。唯因龍鬚菜性寒,胃寒瀉泄者不宜多吃,以胡麻油和老薑爆炒之後,可以降低龍鬚菜的寒性。

 
學 名:Gracilaria spp. 
別 名:柳絲藻,海米粉,龍鬚草,菊花菜,佛手瓜苗。 
營養成分:水分,蛋白質,脂肪,醣,灰質,鈣,磷,鐵,菸鹼酸。 
主要功能:預防高血壓,涼血作用,美化肌膚。 
自然療效:常吃龍鬚菜或龍鬚菜蔬果汁,有助於高血壓,涼血,美化肌膚等等。
 
熟的龍鬚菜 ( 100 g )
 
維生素 100 g食物所含有的量
 
葉酸 43 μg 
菸鹼酸 0.3 mg 
維生素B1 0.03 mg 
維生素B2 0.11 mg 
維生素B6 0.03 mg 
維生素A 384.2 RE 
維生素C 8.0 mg 
龍鬚菜又稱為<佛手瓜苗>,就是佛手瓜的幼嫩莖葉,龍鬚菜因為藤蔓狀似龍鬚而得名,是一種極容易種植,生命力很強,並在惡劣環境也能存活的植物,是少數不用農藥栽培的鄉土蔬菜。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神經損傷導致的肢體癱瘓,患者大多無法痊癒,不僅得面臨病痛,也得接受無法站起來的殘酷事實,為了幫助更多肢體癱瘓患者,義大醫院院長、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杜元坤總會長從鼻腔幹細胞、許旺細胞到間質幹細胞的一系列研究,找到將神經細胞產品化的機制,不僅有機會將斷裂的神經再度接起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的疾病,到了醫院症狀就好了、有的疾病,只有特定時間(如睡眠時)才會發生,另外也有疾病是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但這些不容易檢查出來的疾病,有的會致命,有的會引發中風,有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該如何抓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呢?睡眠血壓升高型 罹患心臟病風險最高新光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生兒黃疸是台灣新生兒很常見的問題,若輕忽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腦損傷、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痙攣甚至死亡,因此常會讓爸爸媽媽感到心慌。膽紅素濃度過高 容易產生黃疸為什麼有些寶寶眼睛和皮膚看起來黃黃的呢?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王信驊醫師表示,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過高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會散佈在全身各個器官,加上症狀並不明顯,導致臨床上超過一半患者就醫時,腫瘤呈現轉移現象,為讓民眾了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與警覺,三軍總醫院腫瘤科陳佳宏專科醫師、北市聯醫安寧療護科呂敏吉主任及三總蔡惠芳社工師共同合著《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